「兄弟之邦」對陸釋善意 別讓台海成美方操弄之棋

我們想讓你知道…兩岸的主政當局都應該用更多善意包容的政治心態來看待彼此,也更應該用更加寬廣的政治同理心來理解對方。

▲ 賴清德23日出席「逆風蒼鷹 辜寬敏」追思紀念會時,表示台海也很寬,可容納台灣和中國一起生存發展。(圖/記者李毓康攝)

 ● 陳淞山/專欄作家

兩岸的政治鴻溝既深且長,在政治互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雙方任何的解套努力或作為都極有可能被對方以慣例的思維及敵對的心態予以「打臉」,甚至做過度擴大的渲染解讀而功虧一簣,這是因為彼此雙方欠缺同理心的換位思考心態所造成的結果,應該適時檢討修正,甚至調整作為,以免因為錯誤解讀或誤判情勢而導致更難加以收拾的惡果,尤其是在兩岸政治情勢嚴峻險惡、兵凶戰危的現實客觀環境下,更需要積極面對、勇於承擔來扛起這個歷史重責。

賴清德:台海寬到能容納兩岸共存

最近,賴清德副總統出席「逆風蒼鷹辜寬敏紀念會」時,引用辜寬敏「兄弟之邦」比喻兩岸關係,希望兩岸和平發展、共榮共利,他強調「台灣海峽也很寬,可以容納台灣和中國以兄弟之邦在這裡生存發展」。這樣的說法與論調,看在台灣內部本土獨派的眼裡,其實是相當不以為然的政治滋味,儘管尊重賴清德的選戰或執政需要及辜老的政治遺願而不忍過度批評與苛責,但未必可以認可或支持他們「兄弟之邦」的定位立場與論述。

其實,早在多年前辜老提出兄弟之邦的論述主張時,中國大陸涉台當局也曾對他感到無比興趣,甚至還主動透過多方管道想邀請辜老登陸溝通,後來不知為了什麼樣的原因而作罷!但至少在當時民、共交流的大發展情勢下,就連當時的國台辦前副主任孫亞夫都在登台交流時到辜老的辦公室登門拜訪,流下了一段令人感到無比興奮的政治佳話。

▲ 辜寬敏生前曾提出兄弟之邦的論述,讓中國大陸涉台當局感到無比興趣。(圖/台灣制憲基金會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美中對抗、中加大施壓力道 台海兵凶戰危

可惜的是,兩岸關係發展好景不常,因為各種時空環境的轉變,民、共關係急轉直下,雙方的對抗衝突局面越演越烈,近年來又由於美、中關係的惡劣發展,台灣問題成為他們雙方相互刺激挑釁的政治工具,兩岸關係演變成美、中「軍事對抗」的灘頭堡,台灣的「兵凶戰危」緊張情勢不斷升高,美方不斷地對台加添柴火,中方也在逐步拉高對台各種軍事施壓的態勢,台海可能爆發戰爭情勢的威脅與隱憂深深烙印在每個台灣人民的心中。

正因為如此地情勢險惡,正因為如此地缺乏互信與溝通,兩岸關係發展「鬥而不破」的對抗僵局好像到了吹彈可破的局面,數十年來彼此和平發展的局面開始產生逆轉,兩岸的戰爭風險也好像到了即將面臨攤牌對決的局面,雙方主政者的政治緊繃神經來到了隨時可能擦槍走火的境地,如何降低敵意與對抗情緒?如何避免誤判引發軍事衝突?如何管控軍事意外的對撞危機?就自然成為現階段雙方主政當局「重中之重」的政治工作與目標,畢竟,大家都不願也不想兩岸真的走上「非戰不可」的雙輸局面!

▲ 近年來由於美中關係惡化,台灣問題成為兩強相互刺激挑釁的政治工具。(圖/路透)

以更多同理心相待 別再執著短暫的成見

既然如此,兩岸的主政當局都應該用更多善意包容的政治心態來看待彼此,也更應該用更加寬廣的政治同理心來理解對方才是,畢竟,雙方都不希望看到兩岸爆發戰爭或兵戎相見,也不願意成為美方操弄的政治棋子或犧牲品。如何避免誤判?如何向對方傳達彼此的政治善意?如何降低雙方敵對的政治作為與舉動?甚至適時放下政治成見、擱置政治歧見並著手重新搭建溝通平台與管道?應該是雙方都該積極努力去達成的政治任務與責任,這才是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人民所需與所望,千萬不要再執著於短暫的部門成見與本位主義,甚至過度期待選戰的可能變數而做出了「事與願違」的錯誤判斷與決定!

因此,對於賴清德提出的「兄弟之邦」善意主張,中國大陸領導當局何妨「聽其言、觀其行」,看看賴清德的政治「微調」說法是選舉需要還是心態有所調整修正所致,不要過度拘泥在「兄弟之邦」是兩國論或古代歷史的一國關係,甚至就直接把賴清德定位成「台獨本性不改,光靠玩弄文字把戲,想給自己披上善意、和平的外衣,只會欲蓋彌彰,繼續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讓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韌性與戰略模糊的彈性空間與想像壓縮到極致,就連政治降溫的機會都難以為繼。

兩岸的根本問題在「心態」 搭建和解共生的政治橋樑

▲ 對於不那麼涉及政治層面的兩岸事務性議題,應本於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來共同面對,處理解決。(圖/翻攝微博)

當然,對於可能開啟兩岸事務性對話的議題,比如開放更多的兩岸空運直航點、恢復開放兩岸觀光,甚至是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涉及2455項貿易壁壘調查的洽詢溝通等等,都是可以在人民需要與「在商言商」的對等互惠情況下進行相關事務部門的對話、溝通與談判,這是不那麼涉及政治層面的兩岸事務性議題,大家何妨本於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來共同面對,處理解決,這難道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人民之間的「心靈契合」不會有真正的正面幫助嗎?這難道對於兩岸關係的政治僵局與困局不會增添更多解套的餘地與機會嗎?兩岸關係的根本問題就在「心態」問題上,如何化繁為簡、由下而上搭建和解共生的政治橋樑?不就在於此嗎?又何必捨近求遠、無端惹塵埃呢?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

二OO九年十二月,美麗島電子報在「引領兩岸問題討論」的簡單想法中誕生。創刊以來,美麗島電子報每天擴充政治、國際、兩岸、財經、生活專論以及新聞,鎖定重大議題,尋找各領域關心台海的專家投入專欄群。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