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週三在白宮內閣會議上,當被問及是否會阻止中國以武力控制台灣時,選擇不予置評。(圖/路透)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週三在白宮內閣會議上,當被問及是否會阻止中國以武力控制台灣時,選擇不予置評。他表示「我從未對此發表評論,也不會對你發表評論。我會對其他人說,也許是對坐在這張桌子周圍的人。」這與拜登政府過去多次強調「若中國進攻台灣,美軍將協防」形成鮮明對比。
川普的沈默,並非單純的戰略模糊,而是他對交易時機的精算。他強調與習近平的「良好關係」,希望促進美中貿易往來,而不是直接對抗北京。川普政府的優先考量是如何在美中競爭與合作間找到最大化美國利益的方式,而台灣問題是否被納入交易,仍未確定。
台灣當前沒有被放上談判桌,可能是好事,代表川普還未決定如何利用台灣來談判,亦意味著台灣需要謹慎觀察美中動態,避免成為美中交易的籌碼。
中國軍事壓力加劇 台灣不能因內部對立而忽視現實
與此同時,中國解放軍持續在台灣周邊加強軍事施壓。台灣國防部指出,本週中國軍艦和戰機在距離台灣僅40海里的區域內進行「聯合戰備巡航」與實彈演習,日本國防部也報告,中國軍機與無人機頻繁穿越宮古海峽,進入沖繩東部和南部海域活動。中國這些行動,不論是針對台灣、還是向美國與盟友施壓,都展現其區域擴張意圖。
根據台灣國防部的統計,當天共發現32架次中國軍機,其中22架次越過台灣海峽中線,並與解放軍海軍艦艇一起進行「聯合戰備巡邏」。國防部聲明表示「中方公然違反國際慣例,在高雄、屏東沿海約40海浬的海域未經警告設立演習區,並聲稱進行『射擊訓練』。這一舉動不僅對海上國際航班和船舶的航行安全構成高度風險,也是對區域安全與穩定的公然挑釁。」
就在川普拒絕明確表態的同時,解放軍在台灣周邊的軍事行動正不斷升級。本週,解放軍在距台灣40海浬的範圍內進行「聯合戰備巡航」和實彈演習,日本國防部也報告中國軍機和無人機頻繁穿越宮古海峽,進入沖繩周邊空域,顯然目前的局勢,讓中方採取了更多的行動,也呈現了對中方帶給區域安全的壓力。
▼本週解放軍在距台灣40海浬的範圍內進行「聯合戰備巡航」和實彈演習。(圖/國防部提供)
川普想從兩岸獲得最大利益 台灣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川普在上任後的首次內閣會議上,拒絕回應是否會協防台灣的問題,這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川普強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說明目前的策略仍處於籌碼累積階段,他想要先建立談判空間,而不是直接對抗中國。這種做法與他的商人背景相符,他不會在談判開始前明確表態,而是等到能夠最大化美國利益時再決定如何行動。
對台灣來說,這不一定是壞事。至少從目前來看,川普還沒有把台灣當作與中國交易的籌碼,而是希望從兩岸都獲取最大利益。他可能希望台灣在國防、半導體或經貿領域提供美國更有利的條件,讓美方的利益極大化。但如果美國認為從台灣獲得的回報不足,那麼川普的下一步可能會是「極限施壓」,要求台灣做出更大讓步。因此,許多親台的美國智庫學者近期才會不斷提醒台灣,要加快腳步思考對策!
同時,北京的軍事行動正在升級,台灣需要警惕中國透過軍事威脅逼迫台灣屈服。目前台灣內部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可能會用政治角度解讀這些威脅,但應該要問自己一個更基本的問題,如果北京真的統一台灣,他們會只針對某一個政黨支持者,而給予其他人自由嗎?生活真的不會出現變化?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制度是兩岸最大不同的地方。如果中方持續以軍事威脅希望台灣低頭,那麼無論個人政治立場如何,都應該正視這一點,我們的選擇,不是支持哪一個政黨,而是支持台灣整體的民主與自由。
對美國,對中國,我們都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台灣需要做的,是強化自身防衛能力,減少內部分裂,確保在國際政治現實下仍能夠維持自身利益。蒼生為念,衷心希望有智慧的政治領袖們,願意不分黨派,好好替國家想想吧!
▼台灣需要做的,是強化自身防衛能力,減少內部分裂,確保在國際政治現實下仍能夠維持自身利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對美國,對中國,我們都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台灣需要做的,是強化自身防衛能力,減少內部分裂,確保在國際政治現實下仍能夠維持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