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汪建民不敵肺腺癌辭世 晚期肺腺癌難顧療效與生活?

藝人汪建民罹患肺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擴散到腦部,抗癌化療了7個月,仍於7日離世。本文將透過兩位醫師的對談,帶領讀者了解晚期肺腺癌治療。

2024-10-08

長期解尿不順 恐致膀胱失能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士,因為晚上要起床解尿好幾次而導致失眠,白天上班也常跑廁所,所以來泌尿科檢查。」

2024-05-06

糖尿病足真的會截肢! 糖尿病4大NG行為全解析

「天氣寒冷時,很多人會覺得手腳冰冷而想要泡泡熱水,但是如果不小心可能會泡出大問題。」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蒲啟明醫師指出,

2024-04-01

打呼不代表睡得好 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

「那是一個五十幾歲的男士,長期有失眠的問題,導致情緒不穩定,而且在駕車經過高架橋時都會感到很恐慌。」

2024-02-26

小傷口惡化恐截肢 糖尿病足照護4重點

「有位60多歲的女性患者,因為糖尿病腎病變而需要洗腎。有次洗腎結束後頭暈不小心跌倒,在腳上造成一個傷口。由於傷口遲遲沒有癒合

2024-02-08

小中風是中風前兆! 醫師提醒:就算症狀消失也必須積極治療

一般常聽到的「小中風」指的是短暫性腦缺血(或稱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吳秀娟醫師表示,患者會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例如肢體單側無力或麻木、口齒不清、失明等。相關症狀可能持續幾分鐘至幾個小時,並於24小時內完全恢復〔2〕。

2024-01-09

眼睛乾澀可以買眼藥水點? 醫師解析「乾眼症」常見疑問

眼睛痠澀疲勞怎麼辦?別拿眼睛開玩笑,千萬不可亂點眼藥水或用蒸氣蒸眼睛。乾眼症常見疑問,請眼科醫師一一解答。

2023-10-31

別拿眼睛開玩笑 醫師解析乾眼症常見QA

「醫師,我的眼睛好乾,能不能用蒸氣蒸眼睛?」王小姐問。 「千萬不可以!」醫師連忙阻止。 乾眼症是相當常見的狀況,眼睛乾澀、容易疲倦可能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張芯瑜醫師指出,面對乾眼症,大家常有些疑問或是迷思,讓我們一一解答。

2023-10-18

喘、乾咳是警訊! 醫師圖文解析:硬皮症併發肺纖維化

「醫師…我覺得…呼吸越來…越喘…」40多歲的女士是硬皮症病友,說起話來上氣不接下氣,相當吃力… 硬皮症病友容易發現皮膚、手腳等外觀上的變化,卻常忽略對肺臟的影響。根據統計,高達5成至8成硬皮症病友的肺臟會受到侵犯,若沒有及早介入治療,可能演變成漸進式肺纖維化,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2023-10-24

眼睛乾澀、容易疲勞 乾眼症治療保養解析

乾眼症很普遍,眼睛經常感到痠澀、搔癢、異物感、容易疲倦該怎麼辦?請眼科醫師解說。

2023-09-27

眼睛乾澀、容易疲勞 醫師圖解乾眼症9大症狀

「唉呦!眼睛好痛!」55歲的李先生到高緯度的國家出差,半夜睡覺時,眼睛突然一陣刺痛,而淚流不止,完全沒有辦法張開眼睛。 回國檢查後,發現角膜有大片破皮,淚水的分泌量非常少,屬於嚴重乾眼症。張芯瑜醫師指出,「我們在門診使用了很多種方法替他治療,現在他的角膜已經完全復原

2023-09-14

肩膀痛、腳拖地可能是巴金森病警訊 手指操3步驟自我檢測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因為手抖、肩膀痛而發現巴金森病。戴逸承醫師指出,因為工作的關係,患者想要改善動作症狀,便使用的藥物而出現較強的購物衝動。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她了解到運動的重要性,便開始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經過三個月左右,她使用的藥物劑量可以降到原本的一半

2023-08-09

B型肝炎易致癌 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解析

「B型肝炎的治療已進步很多,可以有效降低病毒量,避免急性肝炎發作。」范泉山醫師指出,「有好幾位B型肝炎患者,病情本來控制得相當穩定,但是因為COVID-19疫情,而沒有回診,在中斷治療後就出現腹痛、黃疸、茶色尿,抽血檢查發現是猛爆性肝炎,差點丟掉性命,相當的慘烈。」

2023-08-28

長期便祕、睡眠中大喊大叫 小心是「巴金森病」罹病警訊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

2023-07-24

小暑後天氣越來越熱 醫師授6方法避免中暑

中暑指的是病人因暴露於高溫環境導致核心體溫高於40~41°C,同時伴隨著中樞神經的失調。通常病人因為身體體溫調節出問題而沒有流汗,其他症狀包括:頭痛、暈眩、疲倦、皮膚乾熱、脈搏快血壓低、神智不清、抽搐,甚至昏迷。

2023-07-07

疲憊易飽 骨髓纖維化警訊

40多歲的李先生平時身體大致健康,沒有慢性病史,最近因為皮膚癢、肚子脹、體重減輕、夜間盜汗而就診,後來到腸胃科檢查,發現脾臟腫大,於是安排抽血檢查,發現李先生不僅有貧血,而且血液裡有非常多不成熟的紅血球與白血球,轉診至血液科透過骨髓檢查後確診是骨髓纖維化,且還是中高風險等級。

2023-06-29

慢性咳嗽恐怕不是感冒 當心嚴重型氣喘

慢性咳嗽恐怕不是感冒,當心嚴重型氣喘!請胸腔專科醫師解說。

2023-06-28

容易瘀青、骨頭疼痛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警訊

「醫師,小朋友最近食慾越來越差,什麼都不想吃。」王媽媽抱著4歲的小女孩進到診間,小女孩把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顯得很沒有精神。 「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最近有提到手腳會痛。」王媽媽問,「會是生長痛嗎?」 小朋友的臉色看起來較蒼白,抽血報告顯示有明顯的貧血

2023-07-10

初期不明顯,進展快速很致命 慎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一開始症狀不明顯,不容易診斷,但進展快速,相當致命!」江明洲醫師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造成,腦膜炎雙球菌可透過飛沫傳染,如果鼻咽腔帶有腦膜炎雙球菌,即便沒有發病,還是有傳染的風險。

2023-06-09

說話變慢、食慾不振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警訊

「醫…師…我…非…常…容…易…累」王小姐慢慢走進診間,說話的速度也異常緩慢。 看到這樣的表現,會讓人聯想到甲狀腺機能低下。陳冠樺醫師指出,當時替她抽血檢測,發現甲狀腺素已低到幾乎驗不到,是相當厲害的甲狀腺機能低下,於是便給予口服藥補充甲狀腺素。

2023-07-20

乳房發育、睪丸變大 兒童中樞性早熟要及早治療

「醫師,小女兒最近都抱怨胸部會痛耶。」媽媽帶著小女孩來到門診。 「現在幾歲?」醫師問。 「6歲10個月。」 「我們先檢查看看喔。」醫師和藹地說。 檢查後確定小女孩已有乳腺發育,子宮與卵巢大小也處於青春期的狀態,而且骨齡顯著超前3年。蘇雅婷醫師表示,由於小女孩屬於中樞性早熟

2023-05-12

鞋子越買越大、容易咬舌頭 你不知道的「肢端肥大症」警訊

「那是一位60歲的女性病患,原本是因為甲狀腺長了很多結節而來做檢查。做完甲狀腺超音波後,我發覺她的手腳比較大、額頭比較寬、嘴唇比較厚,於是便建議她抽血檢測生長激素和生長因子。」鄭畬方醫師回憶,「檢查結果顯示,她確實患有肢端肥大症。

2023-04-25

心房顫動容易中風 醫師曝關鍵原因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可能會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且整體死亡風險上升。因為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被忽略!

2023-04-07

多囊腎及早治療 延緩腎功能惡化

「醫師,我想檢查腎功能。」王先生說。 「有不舒服嗎?」醫師問。 「因為我們家族有幾位成員罹患腎臟病,蠻年輕就開始洗腎,聽說是多囊腎。」 「噢,的確要注意這個問題喔。」 多囊腎患者的腎臟會有非常多、大小不一的水泡。PKD1基因缺陷的患者大概在40至50歲的時候就會進入慢性腎臟病

2023-04-10

老翁感冒喘不停「以為得肺炎」 真兇竟是主動脈

95歲的陳伯伯身體相當硬朗,不僅行動自如,甚至每天都保有運動習慣,但有次不小心感冒之後,卻一直出現氣喘吁吁的症狀,原本擔心是肺炎,沒想到就醫後竟發現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釀禍,陳伯伯為重拾生活品質,立刻決定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陳伯伯迅速恢復,每天又能到處趴趴走!

2023-03-07

肥胖是「生活型態」的結果 醫師教你健康減重

體重過重、過輕都會造成問題,醫師教你健康減重,增肌減脂好處多多!

2023-02-08

冠狀動脈狹窄很要命 心臟專科醫師解說

他是一位50歲的男性,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倒在路邊沒有生命徵象,經過一連串的搶救之後,到了醫院的急診,經過葉克膜的置放,逐漸恢復生命徵象,一連串的檢查發現,其實有很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

2023-01-20

帶狀疱疹發作痛到爆表 醫師圖解5種預防法

「醫師,這幾天我的耳朵會癢,結果抓一抓就有水流出來。」80歲的老爺爺指著耳朵抱怨。 「噢,這是帶狀疱疹。」醫師仔細看了病灶,慎重地說,「帶狀疱疹長在耳朵,可能會影響聽力,一定要趕快治療喔!」 使用口服抗病毒後,老爺爺的水泡仍持續增加,且出現臉歪一邊的狀況,趕緊安排住院接受針劑抗病

2023-01-04

讓人坐立難安的痔瘡 醫師解析治療方式

「醫師,我的痔瘡又發作了…」王小姐忍痛拖著沉重的步伐進到診間,手扶在桌緣不敢坐下來。 「平時痔瘡會掉出來嗎?」醫師問。 「蹲下或排便完痔瘡都會掉出來,需要用手推回去。」王小姐說,「昨天沒有馬上把痔瘡推回去,結果就腫起來了。」 檢查發現,痔瘡脫出且腫脹得相當厲害。

2022-12-27

熟男注意! 初期無感、容易轉移的攝護腺癌

「醫師,我的健檢報告顯示PSA攝護腺指數異常。」王先生將報告遞給醫師。 「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 「常常腰酸背痛。」王先生槌了搥背。 「正常的PSA攝護腺指數會小於4ng/ml,你的PSA攝護腺指數已經超過1,000ng/ml,要盡快安排檢查。」醫師慎重地回答。 檢查發現,患者確實罹患攝護腺癌

2022-12-23

B型肝炎常見4大疑問 專科醫師一次解答

「請問一起用餐會傳染B型肝炎嗎?」 「請問性行為會傳染到B型肝炎嗎?」 「容易疲勞是因為肝病嗎?」 「皮膚變黃就是肝病嗎?」 這些都是關於B型肝炎詢問度很高的問題,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許博堯醫師一一解答。

2022-12-24

留意兒童性早熟 醫師提醒「關鍵轉變」把握治療黃金期

「醫師,我突然發現妹妹的胸部有硬塊,這是腫瘤嗎?」林媽媽幫忙掀起小女孩的衣服讓醫師檢查。 「妹妹現在幾歲?」醫師問。 「我7歲。」小女孩答。 「這不是腫瘤,而是乳房開始發育的現象,」仔細檢查後,醫師解釋,「如果在8歲前乳房就開始發育,就算是性早熟喔。」

2023-02-21

骨頭疼痛別輕忽! 注意多發性骨髓瘤警訊

「醫師,我父親常抱怨骨頭痠痛,本來都以為是年紀大,所以腰痠背痛。」王先生推著坐輪椅的老伯進到診間,「不過,在做完檢查後,骨科醫師請我們趕快到血液腫瘤科就診。」 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伯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林耘曲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可能讓患者骨頭疼痛、容易疲勞

2022-11-24

比癌症更致命! 醫師圖文解析「特發性肺纖維化」

60多歲的陳太太慢性咳嗽、走路越來越喘持續有一段時間,由於症狀越來越嚴重而前往就醫,不料透過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竟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 有一回,陳太太因為急性惡化住院治療,由於她的肺功能已明顯受損,必須佩戴呼吸器才能幫助正常呼吸,也無法下床

2022-12-06

別等骨折才發現!預防骨質疏鬆 3細節要注意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往往是在骨頭斷掉的那一個剎那,才曉得問題嚴重。給大家一個口訣:「駝、矮、痛」,要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骨質疏鬆,避免骨折的發生!

2022-11-15

白內障熟了沒? 眼科醫師解說

視力模糊、容易眩光,白內障熟了沒?應該怎麼辦?眼科醫師解說

2022-11-14

B型肝炎抗體消失怎麼辦? 醫師:9類人最好追加接種

「小時候打過三劑B型肝炎疫苗,但是現在測不到抗體,需不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 究竟在哪些時候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抗體消失後,是否仍有保護力?請謝明彥醫師來解答。

2022-11-01

B型肝炎帶原 沒有發炎也致癌!

「那個患者還很年輕,不到四十歲,有一天突然肚子疼痛而來到門診。」葉明倫醫師回憶,「檢查發現,病人肚子裡有顆接近20公分大的腫瘤,後來診斷確定是肝癌,讓大家都非常震驚。」 患者其實從小就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並沒有定期追蹤,直到出現肚子痛的時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晚期肝癌。

2022-10-18

銀髮族糖友掌握「控糖鐵三角」 與糖尿病共存不憂鬱

很多長輩有糖尿病卻不自知,最近糖尿病學會的提醒:台灣65歲以上人口,有40%都患有糖尿病,因此建議年紀稍長的長輩應多關心自身血糖。目前健康檢查都可測量空腹血糖,若已確診為糖尿病,應該積極與它和平共處,只要控制穩定,仍然可以像健康的人般快樂的生活。

2022-10-04

無法預知!惡性心律不整恐致命 醫曝4大可能原因

「醫師,我又昏倒了。」50歲的王女士說。 「當時是什麼狀況?」 「那時正在慢跑,突然就昏倒了。」 患者已有幾次昏倒的經驗,檢查發現是惡性心律不整。陳煌中醫師表示,惡性心律不整發作時,患者可能在幾秒鐘內失去意識,若未及時救治,有極高的可能致命。

2022-10-06

慢性傷口怎麼辦? 整形外科醫師解說

正常來說傷口癒合有四個階段,包括止血期、發炎期、再生期和成熟期。當一個傷口離開了這四個階段,或是臨床上一個傷口評估起來,一個月到一個半月都沒有癒合或是沒有合理的進展,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定義它為慢性傷口。

2022-10-07

長不高怎麼辦?把握治療時機 圖解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身材矮小千萬不能等。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請務必紀錄兒童生長曲線圖,持續追蹤生長速度,如果發現身高落在兒童生長曲線圖中第三百分位以下,請及早至兒童內分泌科就診,把握治療時機,幫助孩子自信成長!

2022-09-22

胸痛、昏厥、心衰竭 致命的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初期,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狹窄惡化,患者可能出現頭暈、胸痛、昏厥、呼吸急促等症狀。一旦出現昏厥,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3年 !趕快來了解!

2022-08-03

異位性皮膚炎抓到見血流汁 減少接觸過敏原是治療之本

從早到晚都很癢,白天工作時沒辦法集中精神,晚上又癢得睡不著,手、脖子、臉部、額頭等處的皮膚會發紅,常被誤認為傳染病,不但嚴重影響心情、自信,也會干擾工作、社交。異位性皮膚炎須長期抗戰,所以要盡量使用不會增加肝、腎負擔的藥物,同時減少接觸過敏原。

2022-06-29

高度近視可能導致失明 醫師圖解

近視眼度數越深表示眼軸得越長,眼球的病變風險越高。近視500度的高度近視患者,比沒近視者,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增為41倍,視網膜剝離風險增為9倍,白內障風險增為3倍!

2022-07-05

B型肝炎分兩種 醫師圖文重點解析

「幾年前,遇過一位年輕人從來都沒用過健保卡,平時的身體狀況也不錯,但在第一次用健保卡時,就發現已經罹患肝癌。」黃志富教授分享,在照顧B型肝炎帶原者的過程中,遇過相當多故事,同樣是B型肝炎帶原者,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而這個命運主要取決於是否有定期追蹤治療,非常重要!

2022-07-06

小孩常瘀青 醫生提醒注意「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醫師,小朋友一直在流鼻血。」家長進到急診室焦急地說。 「流多久了?」醫師問。 「已經流鼻血流一個晚上了!」 正常狀況下,流鼻血大概5至10分鐘會止住,若是流鼻血超過15分鐘,就要考慮是否有凝血功能的問題。王建得醫師回憶,那位小朋友的皮膚上可以看到許多像針頭般細細的出血點,還有大片瘀青

2022-06-15

孩子永遠吃不飽 恐罹患小胖威利症

「阿姨,我肚子好餓,爸爸、媽媽都不讓我吃東西。」一位胖嘟嘟的小男孩站在便利商店門口楚楚可憐地說,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從明顯過胖的體型看起來,小男孩顯然吃了很多東西,但是因為飽食中樞的問題,讓他永遠吃不飽。

2022-06-09

溫差變化大 慎防心肌梗塞

「當患者解黑便時,代表有上消化道出血,」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出現腸胃不適、消化道潰瘍、甚至胃或12指腸出血的狀況〔1〕,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處理。」

2022-06-02

肺癌治療重點提醒 胸腔專科醫師解說

診斷肺癌的時候,患者需要跟醫師討論哪些問題?請涂智彥醫師來解說。

2022-07-19

新生兒慎防RSV!一不留神恐須用呼吸器或住加護病房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對早產兒是相當大的威脅,病程進展快,嚴重時須要使用正壓呼吸器,或插氣管內管住進加護病房。照顧者要勤洗手,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場所,以免把病毒帶給嬰幼兒,另外也可以幫嬰幼兒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增加保護力。

2022-05-04

B型肝炎病毒 常無感卻傷肝害命

肝炎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預防! 若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B型肝炎的民眾, 務必盡快做檢查為,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若已是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好好治療並維持常態性追蹤。

2022-05-25

慢性B型肝炎 通常無感卻傷肝害性命

陳女士是一位高階經理人,因為體檢發現有B型肝炎帶原,所以在門診追蹤。戴嘉言教授回憶,有段時間因為工作較忙碌,就疏於檢查,經過兩年才回到門診時,慢性B型肝炎已經併發肝癌,而且因為肝臟腫瘤比較大,治療成效有限,如今已不在人世。

2022-05-07

腦部出血、缺血都要命 腦中風即刻救援

「啊!我頭…好痛…」正在辦公室開會的小陳突然緊緊抱住頭,痛到說不出話,隨後便癱倒在桌上,失去意識。同事們連忙呼叫救護車,把小陳送到急診室。電腦斷層影像中明亮顯眼的白色訊號顯示,讓患者突然昏迷的原因是危及性命的出血性中風。 腦中風總是在出其不意的狀況下猝然發作,導致癱瘓、昏迷

2022-05-04

不到40就中風 醫師解惑:心房顫動在作祟

陣發性心房顫動容易被輕忽的原因就在於,患者平時心跳節律都很正常,但是會在某些時候出現短暫、間歇性的心房顫動,導致心悸等不適。 「我們利用電氣燒灼術治療心房顫動,並把卵圓孔用閉合器關閉起來。」李政鴻醫師表示,「中風的經驗讓患者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對於人生的看法也有些改變。」

2022-04-22

乾眼症好疲勞!「這三招」改善生活品質 醫推眨眼操保濕潤

侯宗昀醫師表示,乾眼症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疲勞、眼皮比較沉重,可能有一些發炎的症狀,例如眼睛癢、分泌物較多、有刺痛感,對風沙、光線、煙霧等外在刺激較敏感,嚴重還會造成視力模糊。

2022-03-31

淚水缺油脂 乾眼症治療保養重點

張女士每天都得點幾十次人工淚液,但是眼睛依然非常乾澀。 侯宗昀醫師分享,「為了判斷乾眼症的成因,我們使用雙光數位眼瞼檢測儀檢查患者的瞼板腺,發現瞼板腺已經有萎縮的狀況,而且阻塞較嚴重,於是建議她接受熱脈動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眼睛乾澀的情況改善許多,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2022-03-29

腸道發炎猶如火燒厝 積極治療助黏膜癒合

大、小腸在發炎的時候,很像家裡火燒房子了,如果慢一點滅火,就算最後火都滅掉了,這個房子其實就不能住了。意思就是說,這個腸子已經全部都壞死,需要手術。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2022-04-09

長不高可能會耽誤一生! 醫:有這三特徵快帶孩子就醫

在門診中經常有家長焦急地帶孩子來求診,醫師提醒在到醫療院所檢查前,首先需要先評估何謂「身高矮小」,再來進一步檢查造成身高矮小的原因,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原因造成的,但卻也有少部分的孩子是因為內分泌和基因遺傳疾病引起的,甚至可能為最棘手的病理性腦瘤所造成。

2022-03-21

老花雷射手術 眼科醫師解析

許多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的人或是還沒有接受近視雷射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近視雷射可以治療老花嗎?還可以再修嗎?眼科專科醫師張聰麒解釋,只要確認角膜健康,而且角膜厚度足夠,便可以接受老花雷射手術。

2022-04-12

暴瘦30公斤可不是腸躁症 腹痛腹瀉出現3點要注意

「他已經反覆腹痛達5年之久,經常腹瀉、甚至有血便的狀況,後來因為克隆氏症導致腸道狹窄,只好接受手術切除部分腸道。手術後他可以吃東西,營養吸收比較好,也持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蔡騌圳醫師說,經過穩定治療半年後,病友的體重就慢慢恢復,也能夠回到職場,擔任工程師的工作。

2022-03-15

超強寒流來襲!氣溫急凍傷「心」 預防心臟衰竭「吃火鍋要注意」

多年來心血管疾病一直在十大死因中名列前矛,每當季節交替時,都有許多患者因此住院。 大家曉得寒流來襲時,可能讓心臟病惡化。不過,在天氣炎熱時其實也不能大意。太冷、太熱對心臟功能有什麼影響?又該如保養呢?請心臟科專家來說明白。

2022-02-21

坐著看報竟骨折! 醫師圖文解析對抗癌症骨轉移

在一個平凡的早晨,六十多歲的王先生坐在餐桌吃早餐、看報紙。挪動姿勢的時候,突然感到背部劇痛,雙腳麻木無感、動彈不得。 見到這樣的狀況,通常會懷疑是脊椎發生問題壓迫脊椎神經所造成。更麻煩的是,在胸部X光中也發現了腫瘤,因此判斷是肺癌轉移到脊椎骨,導致病理性骨折。

2022-03-10

名導明金成心肌梗塞奪命 醫揭兩大類「危險因子」 A型人格注意!

醫師叮嚀,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放完心臟支架後,必須使用至少一年的雙抗藥物治療,因患者的其他冠狀動脈或同一條冠狀動脈,都可能出現斑塊破裂,而產生血栓導致第二次心肌梗塞,故只要沒有禁忌症,都需使用雙抗藥物治療,預防心血管事件再度發生!

2022-02-09

納豆傳腦出血送醫 中風患者二度「腦中風」機率高 疫情期間切勿亂停藥

媒體24日傳出藝人納豆腦出血,正於醫院開刀治療;消息一出,藝文界人士都為他加油打氣,而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在臉書公開發文「加油!」。24日深夜納豆經紀人也在臉書表示,在看到侯市長的關心後,他有向納豆媽媽「再次」確認「豆哥人沒事!」並感謝眾人對納豆關心。本文則藉此介紹與腦中風相關衛教知識。

2022-01-25

骨髓纖維化10大症狀 提高警覺莫延誤

「醫師,我的皮膚好癢! 」高齡八十歲的老奶奶向醫師抱怨,「最近都覺得肚子很脹,吃不下,整天沒精神,感覺很疲勞!」 老奶奶患有血小板增多症,已在門診追蹤了兩年多,莊博雅醫師表示,最近老奶奶回診時反應有些不舒服,例如頭皮莫名發癢、腹脹、吃不下、疲倦等。

2022-01-15

照護線上/打過新冠疫苗了沒?不想COVID-19重症 流感疫苗也要接種!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流感病毒可沒有沉寂,流感會不會出現大反撲,是目前全世界都很關心的議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流感疫情與邊境管制措施有關,隨著政策的調整,流感再流行的機會相當大。

2022-01-04

接種流感疫苗有助降低新冠死亡率 感染科醫師圖解說明

呼吸道感染發生時常常是兩、三種病原體一起感染,黃立民醫師說,隨著檢驗工具的進步,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並非只有一種細菌或病毒,而是多重感染。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亦會同時找到兩種病原,流感與新冠肺炎可能同時感染,而且病情還會加重!

2022-01-07

白內障手術選人工水晶體 眼科醫師教你5撇步

「醫師,我覺得看東西越來越不太清楚。」五十多歲的王先生是工程師,白天長時間盯著電腦,下班得開夜車回家,最近這一兩年因為視力惡化,讓他感到越來越吃力。經過檢查後發現,王先生雙眼的近視度數增加不少,主要是因為白內障造成的。

2022-01-10

破解迷思!兒童近視要積極控制 眼科醫師圖文解析

「把電視關掉,看電視會近視!」 大家都可能聽過父母這樣說,或者也曾經這樣告誡子女,但是看電視究竟會不會導致近視呢?

2022-01-05

胸痛小心! 瓣膜狹窄嚴重恐猝死

65歲的陳阿姨,7年前得到感染性心內膜炎造成急性心臟衰竭併發敗血性休克,性命危急,緊急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及二尖瓣修補手術,才救回一命。

2022-01-06

貧血、骨頭痛 當心多發性骨髓瘤

當病人有一個不明原因,全身骨頭痠痛合併貧血的時候,就要高度懷疑有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性,現在的醫學非常進步,我們在兩天、三天之內都可以徹底的診斷。我們的治療目標,是讓病人得到一個穩定的狀態,讓病人的生活恢復到正常,能夠過正常的日子,越久越好。

2022-01-02

下背晨間僵硬疼痛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

今年四十歲的阿良哥(化名)在年輕時就常出現下背痛,但活動伸展後就緩解,因此不以為意。不料沒幾天後下背痛反覆發作,吃止痛藥症狀也沒改善,讓他難以入眠且心情憂鬱,最後駝背到腰挺不直、頸椎也出現僵硬,造成轉頭困難,甚至痛到無法下床。

2021-12-31

照護線上/天氣太冷「狂咳嗽」 當心肺部「致命警訊」

每到冬季,天氣愈來愈冷、空氣汙染加劇,許多病人會因呼吸道症狀就醫,才意外發現已罹患肺阻塞。王秉槐醫師指出,肺阻塞是一種盛行率很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多為40歲以上有吸菸或是曾經有吸菸習慣的民眾,其他的危險因子還包括空氣汙染、粉塵、廚房油煙、及揮發性化學溶劑等。

2021-12-27

紅斑性狼瘡全身受害 醫師提醒想生小孩需「計劃性受孕」

25歲的周小姐在山區的小學任教,在天氣較冷的時候,周小姐的手腳經常發白、發紫、發麻,而且走上坡路時很容易喘,咳嗽狀況越發頻繁。原本以為是氣溫較低而造成咳嗽、手腳冰冷,但在就醫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更棘手的紅斑性狼瘡,而且還伴隨腎炎與間質性肺炎。

2021-12-23

放任B型肝炎不處理 肝臟硬化恐致癌

很多原因會導致肝炎,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脂肪肝等,慢性肝炎會導致肝硬化,並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應該怎麼辦?請黃志富教授來解說。

2022-01-01

7成肝癌與B肝有關 及早治療莫拖延

在台灣的肝癌約有70%是由B型肝炎引起,因為慢性B型肝炎大部分沒有症狀,請記得接受B型肝炎篩檢,才能早期治療!

2021-12-25

兩族群當心B肝復發 醫師圖文解說

B型肝炎者若接受癌症治療時,應特別留意肝功能指數的變化!醫師表示,約每4名B肝患者就有1名可能因癌症的化療藥物影響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下降,讓B肝病毒復發,為此健保已針對此類對象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做為預防性投藥。

2021-12-24

異常出血別大意 醫師:當心子宮內膜癌

因為患者暫時不想接受子宮搔刮術,所以便建議她先採用低侵入式子宮內膜癌檢測,低侵入式子宮內膜癌檢測的作法類似子宮頸抹片,患者較不會恐懼。」賴鴻政教授回憶,「當時的檢測報告為『高風險』,於是患者便同意再次接受子宮搔刮術。再次採樣的結果,確認是非常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於是開始進行

2021-12-16

異常出血別大意 醫生一招揪出子宮內膜癌

「因為患者暫時不想接受子宮搔刮術,所以便建議她先採用低侵入式子宮內膜癌檢測,低侵入式子宮內膜癌檢測的作法類似子宮頸抹片,患者較不會恐懼。」賴鴻政教授回憶,「當時的檢測報告為『高風險』,於是患者便同意再次接受子宮搔刮術。再次採樣的結果,確認是非常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於是開始進行

2021-12-22

沒化妝就帶「紫色眼影」 醫師提醒需注意一疾病

患者因為慢性咳嗽先到胸腔科就診,但是因為出現不尋常的紅疹,又再轉診到風濕免疫科,經過檢查後,最後確定診斷為皮肌炎伴隨間質性肺炎。黃光永醫師表示,一旦間質性肺炎演變為肺纖維化,若未及時治療恐危及性命。

2021-12-14

人工膝關節怎麼換? 動畫解析一次懂

當膝關節軟骨嚴重耗損時,膝關節間距變窄,患者也會感到關節腫脹、僵硬、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必要時得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膝關節怎麼換?動畫解析看這裡

2021-12-12

冬天不要亂進補 以免心衰竭惡化

冬天就是一個很嚴苛的考驗,我們很常見在冬天的時候,看到這些患者有重症的表現,不得已插管,甚至發生一些不幸的事情。該如何正確保養,請辛和宗醫師來說明。

2021-12-11

無法完全治癒的血癌 醫師圖文解析「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骨髓瘤無法完全治癒,所以治療目標是讓病人能夠疾病無惡化存活,或是長期存活,王銘崇醫師指出,進行骨髓移植能夠增加患者的存活率,所以只要是身體狀況許可的患者,都建議考慮接受骨髓移植。

2021-12-15

腦中風復發機率高! 醫師提醒小心1動作踩雷

「醫師,我爸的手又突然舉不起來!是不是又中風?!」病患兒子焦急地問。 經醫師檢查判斷,該病患是再度中風,須盡速住院治療。翻了翻病歷,醫師問道:「伯伯已經一年沒有回診,他有在其他醫院追蹤嗎?」病患兒子回覆:「上次中風住院治療後,他有吃藥一段時間。後來恢復得不錯,所以就沒繼續吃藥…」

2022-01-09

天氣冷颼颼 想賞雪追雪小心危「肌」重重

曾有位罹患「寒冷性蕁麻疹」男童,在學校上游泳課時因水溫較低,才剛跳進水中便馬上引發蕁痲疹,導致全身上下都佈滿紅色膨疹,隨後連呼吸道也跟著腫起來,幸好迅速就醫,症狀才穩定下來。

2021-12-26

連續咳嗽3星期 醫師提醒當心肺部警訊

「如果症狀持續這麼久,恐怕不是單純的感冒喔。」醫師說,遇到慢性咳嗽時,通常不是單純的感冒。特別是天氣愈來愈冷,在進入冬天的同時,有很多肺部疾病都可能因為吸入冷空氣而急速惡化,嚴重甚至可能死亡。因此,在不斷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下,一定要考慮氣喘、肺阻塞的可能性。

2021-12-08

突然手腳麻木講不出話? 腦血管狹窄恐引發腦中風

「有些患者會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突然某一邊的手腳無力、手腳麻木、突然口齒不清說不出話來、臉部表情不對稱、或非常容易頭暈。」蘇亦昌醫師說,「這些都可能是腦血管狹窄導致腦部缺氧的症狀,即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也不容輕忽。」

2022-01-22

黃斑部病變逐漸年輕化 搶救視力眼科醫師圖文解答

「那是一位年輕護理師,才二十多歲。因為需要輪三班,生活相當忙碌。」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眼科馬尚德醫師說,「高度近視800度的她,有一天突然覺得看東西怪怪的,中間視野有一片灰灰的、被遮住的感覺。到眼科檢查,才發現視力僅剩0.3!」

2021-11-30

僵直性脊椎炎 醫師破解迷思

「僵直性脊椎炎只有男生才會得到嗎?」 「HLA-B27抗原陽性就是僵直性脊椎炎嗎?」 「年輕人才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可以開刀治療嗎?」 面對僵直性脊椎炎,大家常有許多疑惑,一起來了解!

2021-11-28

高血壓、腎臟冒泡泡,多囊腎怎麼辦? 醫師解答

多囊腎是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發病之後,患者腎臟功能會漸漸變差,若未積極透過藥物控制,可能會慢慢進入末期腎病變,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或接受腎臟移植。患者可能因為腰痠、腹痛、尿道感染、高血壓等症狀就醫後才意外確診,但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2021-12-27

脈動性耳鳴怎麼辦? 血管介入專家解說

「醫師,你一定要幫幫我,」四十多歲的張小姐一臉愁苦地說,「我的耳鳴好吵喔,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好好睡覺了…」 因為每天從早到晚,右耳都會聽到規律的耳鳴聲,持續不斷的「咻…咻…咻…咻…」,白天還好,但是到了夜晚,張小姐總是被這惱人的耳鳴吵到睡不著,必需使用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睡。

2021-11-24

13種成人該打的疫苗大解析 醫師圖解一次懂

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如果感染之後就有可能導致疾病造成傷害。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陳宏麟指出,透過疫苗可以讓我們的免疫系統事先認識各種病原體,並產生免疫力,未來有病原體入侵時,便能發動攻擊消滅病原體。

2021-11-18

終結極度搔癢!治療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專家圖文解說

「醫師,小寶的皮膚狀況越來越差,整天都一直抓、一直抓,到了晚上,又會癢得更厲害,很難入睡,也睡不安穩。」林媽媽心疼地說。就讀幼稚園的小寶,四肢、背部都有一片片的紅疹,分布面積廣,已屬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2021-12-09

輕忽血便嚴重性 醫師曝大腸癌4高風險族群

一名三十歲年輕媽媽在懷孕時,發現有血便,原本她以為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孩子出生後,她打算坐完月子再就醫,沒想到血便越來越嚴重,求助醫師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以找出血便病因。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大腸部位長了腫瘤,且已局部轉移,屬於第三期大腸癌!

2021-12-10

一直腹瀉要當心 發炎性腸道疾病

「聽到發炎性腸道疾病,很多人都以為是罕見疾病,其實它的發生率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周莒光醫師指出,「以前都是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每次看門診都可以看到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人。」

2021-11-09

整隻腳發紫 搶通深層靜脈栓塞

「醫師,我的左腳會不會壞死啊?之前醫師說是蜂窩性組織炎,所以有吃抗生素,但是好像都沒有改善。整隻腳很脹、很痛,摸起來都硬硬的。」王先生的左腿已明顯腫脹發紫。 「這恐怕不是單純的蜂窩性組織炎,你的腳有可能是血管塞住了。」 「血管塞住!?那該怎麼辦?該不會需要截肢吧?」王先生緊張地問。

2021-11-11

心肌梗塞超危急 心臟科醫師圖文講解

一名銀髮男性患者摀著胸口進入診間,該患者十幾年前曾裝設過心臟支架,近期又感到心臟開始出狀況,聽到這樣的症狀描述,醫師通常會檢查是否有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洪大川醫師回憶,「該患者的心電圖顯示有心肌梗塞的狀況,所以立刻轉到急診室,安排緊急心導管,並再次放了心臟支架。」

2021-11-10

男大生身上處處紅草莓 光棍節偽脫單的原因原來是「它」

近年流行1111光棍節,部分年輕人以自己是單身一族為傲,而單身已久的陳同學卻在光棍節過後,全身出現「紅草莓」,讓全班同學驚呼連連,直覺案情不單純。然而實情是陳同學近來課業繁忙壓力大,加上十一月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蕁麻疹又發作了,身上長滿蚊子咬般的丘疹塊,才導致誤會一場。

2021-11-11

照護線上/中風患者能不能打新冠疫苗?

劉虹余醫師提醒,「中風患者出院後,即使已恢復,也需按時服藥控制及回診,若擔心新冠疫情嚴重,避免親身到醫療院所,部分醫院有提供通訊診療服務,患者可以透過電話或視訊進行診療,由醫院郵寄處方簽給病患後,病患就近至社區藥局領藥,如此可做到兼顧防疫及穩定控制病況的目的。」

2021-11-04

吵到睡不著!脈動性耳鳴怎麼辦? 血管介入專家圖文解說

這一年多來張小姐過得相當辛苦,因為每天從早到晚,右耳都會聽到規律的耳鳴聲,持續不斷的「咻…咻…咻…咻…」,白天還好,但是到了夜晚,張小姐總是被這惱人的耳鳴吵到睡不著,必需使用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睡。

2021-11-08

關節腫痛別輕忽 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

50歲的王女士是一名鋼琴老師,半年前手指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導致彈琴時頻頻錯音卡頓,手指變得更僵硬,甚至影響手指靈活度無法彈琴授課,讓她感到相當苦惱,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短短半年體重就暴瘦10公斤,最後輾轉到過敏免疫風濕科求診,才知道原來自己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2021-11-12

破壞全身肌肉 醫師圖解「龐貝氏症」

肌肉疼痛、體力變差、睡眠呼吸中止等症狀看似無關,但是可能源自同樣的問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錦章教授表示,「龐貝氏症」是一種遺傳性代謝疾病,會讓全身肌肉細胞遭到破壞,而越

2021-11-04

乾癬性關節炎 醫師破解迷思

乾癬是個相當惱人的問題,患者的皮膚會出現一片片紅色斑塊,帶有大量銀白色皮屑,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蘇桂英醫師指出,除了皮膚症狀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乾癬性關節炎。 關於乾癬性關節炎的迷思很多,一起來了解!

2021-11-13

氟漆、氟膠有何差別? 醫師比較讓你秒懂

牙齒是我們的重要夥伴,如果蛀掉了就會帶來一連串麻煩,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李軒指出,除了使用牙刷、牙線確實清潔牙齒外,無論大朋友、小朋友也都可以善用氟漆、氟膠等氟化物來強化琺瑯質,降低蛀牙的機會。

2021-11-17

高血壓不處理 醫師示警「中風、肺炎跟著來」

「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不舒服,所以就不想按時服藥控制血壓,」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指出,「其實高血壓本來就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都會受損,還會增加腦中

2021-11-01

出現昏厥平均剩3年 心臟外科醫師圖解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初期大多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就像啟動了倒數計時器,黃耀廣醫師指出,患者在出現胸痛、昏厥、心衰竭等症狀後的平均存活時間,分別剩下5年、3年、2年。建議要進行手術介入,更換損壞、狹窄的瓣膜。

2021-10-31

腹瀉一個月停不了 醫生圖文解說「發炎性腸道疾病」

因為有發燒、血便的狀況,大多會先當作腸胃炎來處理,周莒光醫師回憶,可是她的狀況有點不對勁,因為持續的時間太長了,一般胃腸炎沒有這麼難處理,所以我們就建議她做大腸鏡檢查。大腸鏡發現結腸黏膜有明顯的發炎,是典型的潰瘍性結腸炎表現。

2021-10-30

退化性關節炎 醫師破解8大迷思

「退化性關節炎能不能吃香蕉?」 「退化性關節炎該不該運動?」 「請問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有關嗎?」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為常見的關節疾患,請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瑋昇醫師來為大家破解迷思!

2021-10-27

蛀牙讓臉腫像麵包 牙醫師:嚴重會危及性命

小寶才張開嘴巴,便能看到幾顆顯眼的蛀牙,牙醫師一臉慎重地說,「他的蛀牙比較嚴重,而且細菌感染已經蔓延到臉部,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這得趕快處理,否則會有危險喔。」

2021-10-25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 醫師圖文破解迷思

大家應該都有關節痠痛的經驗,多數關節痠痛會在休息之後較為緩解,不過有些關節痛卻是休息越久,越不舒服! 新光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黎子豪醫師指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導致的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破壞,甚至因為全身性發炎,而伴隨多種共病。 關於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有些常見的迷思,讓我們一一來了解。

2021-10-22

心搏過慢慎防猝死 植入心臟節律器術前必知5大問題

心搏過慢時,可能因腦部得不到足夠的血流而有頭暈、疲倦、無力等症狀,甚至恐造成昏倒或猝死。

2021-10-21

蛀牙為何抽神經? 牙醫師圖解說明

「醫師,我的牙齒好痛!」李先生痛苦地說。 「痛多久了?」 「之前是吃東西時牙齒很敏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李先生摀著下顎說,「昨天開始痛得很厲害,整晚都沒辦法睡。」 檢視過蛀牙後,醫師說:「你的蛀牙很深,已經進到牙隨腔,應該要抽神經喔。」

2021-10-20

治療骨質疏鬆不能等 骨科醫師圖解說明

骨質疏鬆症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黃俊錫醫師表示,然而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患者大多不知不覺,直到有一天不小心跌倒、碰撞,而發生骨折時,才終於意識到骨質疏鬆症的嚴重性。

2021-10-13

痛入骨髓很煎熬!治療癌症骨轉移 乳癌專家圖文解析

從乳房超音波檢查可以見到形狀不規則、疑似乳癌的腫瘤,鄭翠芬醫師表示,全身骨骼掃描檢查顯示,她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多處骨骼。「患者看到全身骨骼掃描的影像時非常驚訝,自己形容說像滿天星一樣,因為到處都是黑點。」

2021-10-14

血脂超標傷心又傷腎 腎臟專科醫師圖解說明

「醫師,我的三酸甘油脂TG之前都很高,吃藥一段時間後,三酸甘油脂已經漸漸達標」李先生拿著一疊抽血報告,憂心地問:「可是,最近驗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卻越爬越高,為什麼會這樣啊?」 「這個現象叫做翹翹板效應,臨床上還蠻常見的喔。」

2021-10-11

假牙材質很多種 牙醫師圖文解析

我們的牙齒沒有再生能力,只要斷了、蛀了、掉了,就沒有了。遇到需要製作假牙的時候,您最在意的是什麼呢?面對琳琅滿目的假牙材質,大家往往有很多疑問,也常常陷入選擇障礙,讓我們請牙醫師來說明白。

2021-10-12

中風患者能不能打新冠疫苗? 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有些中風患者擔心染疫,而自行停藥。劉虹余醫師提醒,「腦中風患者再中風的機會很高,一定要持續服藥治療。」

2021-09-30

該補牙還是作假牙? 牙醫師圖解說明

噢!好痛!」二十多歲女大生在爬樓梯時不小心踩空跌倒,門牙猛力撞上樓梯扶手,嘴裡旋即冒出一股血腥味。 「天啊,我的牙齒掉了!」女大生驚呼,睜大眼睛望著落在掌心的牙齒,腦海裡冒出好多問號,「現在應該怎麼辦?脫落的牙齒要如何保存?有可能把牙齒種回去嗎?」

2021-09-29

心跳過慢嚴重恐昏厥、猝死 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先生又昏倒了!」李太太一臉焦慮地說。 「怎麼發生的?」醫師問。 「我們坐在客廳裡,突然間他就臉色發白,眼睛上吊,失去意識…」雖然已經目擊過幾次發作,還是令李太太感到非常驚恐,「我趕緊打了199,不過救護車抵達時,他已經恢復意識。」 60多歲的李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在半年前開始會反覆昏倒,有時坐著、有時在運動中,昏倒之前沒有任何徵兆,完全無法預期,每次送到急診室時,李先生均已恢復意識。

2021-10-03

早期根本無感! 醫師圖解「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50多歲的趙先生因為解尿不順至泌尿科就診,原本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引起的症狀,沒想到抽血檢查後,竟顯示攝護腺PSA指數高達1000 ng/ml!陳冠亨醫師指出:「攝護腺PSA指數一般會小於4 ng/ml,超過1000 ng/ml是相當異常的狀況。因此,當下馬上為他安排檢查,爾後確診攝護腺癌,甚至已有多處骨轉移!患者才發現原來日常的腰痠背痛、肩膀痠痛,並非工作導致,全都是攝護腺癌作祟!」

2021-10-01

缺牙怎麼辦?不處理會怎樣? 牙醫師圖文解析

一般成年人有32顆恆齒,可能因為蛀牙或外力撞擊而導致缺牙,很多人會認為少顆牙也能吃東西,所以就放任不處理,但是缺牙不處理其實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麻煩。

2021-09-19

大啖秋蟹 過敏族小心腫如加菲貓、香腸嘴

美味的秋蟹季來臨!許多饕客早已做足準備享用螃蟹大餐,但甲殼類海鮮尤其是螃蟹,對於易敏體質的族群來說,若不忌口容易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皮膚出現紅疹凸起,嚴重更可能導致休克!

2021-09-10

痛風發作腫到沒辦法穿鞋 醫師圖文解析6大危險因子

痛風會讓人突然舉步維艱,痛到不行,但其實這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控制!

2021-09-08

王光輝病逝 認識致死率高「無聲殺手」肝癌

近3、40年來,肝癌都在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目前盛行率大概是所有癌症的第四位,每年約有8,000多人死於肝癌,其中有很多患者是青壯年,對家庭、社會都是非常巨大的損失。

2021-08-30

新冠死亡風險升 C肝治療不能等!

高嘉宏教授說:「C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感染新冠後,會發生全身性發炎反應,甚至導致『細胞激素風暴』,破壞包含肝臟在內的全身器官。有鑑於肝硬化患者正常的肝細胞比正常人少很多,只要有一點損害就可能使肝功能惡化,進展成器官衰竭,增加重症及增加死亡風險。」

2021-08-28

近視雷射手術3大演進 眼科醫師圖解

張聰麒醫師解釋,所謂的SMILE(微創角膜透鏡萃取術)是先利用飛秒雷射於角膜基質層雕刻出角膜透鏡,然後用飛秒雷射製作一個小開口,再小心取出角膜透鏡。因為傷口較小,術後疼痛較少,且不會出現角膜瓣的併發症。因為保留前彈力層,有助維持眼球結構的強度。

2021-08-26

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獲給付 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搶時間救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好發於六十歲以上長者。發病後,大量癌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對健康衝擊劇烈且病程發展快速。

2021-09-02

中樞性早熟治療 兒童內分泌醫師圖文解析

太早進入青春期,怕小孩長不高?但治療又怕會帶來副作用?來看研究怎麼說!

2021-08-29

攔截惡性心律不整 預防猝死的植入式心臟去顫器

突然遇到有人昏倒時,一定要考慮惡性心律不整的可能性,若沒有及時恢復正常心律,患者可能於短時間內死亡,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醫院外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死亡率高達九成!

2021-08-30

居家抗疫小心血脂飆升、膽固醇失控!如何吃才不會心肌梗塞?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的工作方式、生活型態都受到影響,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飲食、運動、藥物可不能鬆懈,以免血脂飆升。如果叫外送,記得挑選較健康的食材與烹調方式,林肇鋒醫師提醒,若是訂購蔬菜箱回家自己做料理,要控制油、鹽、減少調味料。

2021-08-10

疫情壓力大 慢性蕁麻疹患者心酸誰人知

防疫期間,易敏族也容易因情緒壓力而引發過敏症狀。而防疫期間外出規定不得脫下口罩,確實容易因為悶熱造成慢性蕁麻疹症狀惡化。

2021-08-11

居家抗疫飲食不正常 醫師圖文提醒:膽固醇易失控

因為疫情的關係,長時間在家上班,缺少運動,又經常叫外送,食物偏鹹、偏油,追劇的時候還會吃零食,你的體重也逐漸上升了嗎?

2021-08-17

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 幫助延長晚期肝癌存活期

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皆名列前茅,每年約有一萬名新診斷的肝癌患者。

2021-08-06

腹痛、牙痛竟是心絞痛 心臟科醫師圖文解析

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也可能是心臟出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2021-08-05

近視雷射手術比一比 PRK、LASIK、SMILE有何差別?

經過數十年的累積,近視雷射手術持續演進,希望可以減少疼痛、減少併發症、並達到更好的視覺品質。張聰麒醫師提醒,無論是早期的PRK、LASIK,到現在的SMILE手術,醫師會在完整的評估後給予合適的建議。

2021-08-03

胃鏡減重怎麼做? 腸胃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肥胖可能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等。陸續也有研究指出,肥胖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之後的併發症較多,死亡率也較高。愈來愈多證據告訴我們,肥胖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需要積極介入治療。

2021-07-22

晚期卵巢癌術後治療不要停 醫師圖文重點提醒

卵巢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高峰大約在50-60歲,是婦科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

2021-07-23

寶寶免疫力這樣養! 營養新知: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母乳的保護力比較強,寶寶比較不容易生病,關鍵究竟是藏在哪?

2021-07-18

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 新生兒基因檢測醫師詳解

除了聽力損傷及代謝疾病,目前新生兒基因檢測的應用範圍很廣,還可以進階到找出特定中樞神經、血液、肌肉、心臟、視力等多種疾病,陳菁兒醫師說,透過基因檢測甚至可以了解一些藥物過敏的問題。

2021-07-13

即時察覺疲倦、骨頭痛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圖解說

五十多歲的廖先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且因發病原因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約占二成五的難治類型。若採納傳統化療,恐因療效不彰,存活期僅四個月。面對突如其來的罹病事實及很短的存活期,廖先生只覺晴天霹靂。

2021-07-07

母乳中的免疫因子「HMO母乳寡醣」 醫師圖文解說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因為母奶中含有很多活性物質、關鍵免疫因子與營養素,是難以被配方輕易取代的!

2021-07-04

手腳變大、經期混亂 肢端肥大症醫師圖解

生長激素可刺激生長幫助小孩子長高,但過了青春期,太多生長激素會讓人手腳會變粗,鼻子變大、全身器官都會增生肥大,聲音也較低沉。

2021-07-01

生活存在各種病毒 小心傳染病就在你身邊

生活環境中,存在很多種細菌、病毒,只要稍不留意,便可能遭到感染!

2021-06-21

婦科手術導入精準麻醉OMT 專家圖文詳解

大部分子宮肌瘤或卵巢瘤手術會使用內視鏡進行,內視鏡手術日趨精細,對於麻醉品質與精準度要求也隨之提升!

2021-06-23

遺產要如何繼承? 可以不繼承債務嗎?

遺產要如何繼承?可以不繼承債務嗎?一起來了解。

2021-06-15

活力的一天 你選對食物了嗎?

含糖飲料,油膩、重口味的食物通常很吸引人,但是日積月累下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體重過重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甚至與多種癌症有關喔!

2021-06-23

配對血糖這樣測 餐前餐後都達標

在食物種類方面,建議選擇原型的食物,因為越精緻的食物,越容易造成飯後血糖高,傅家保醫師說,例如吃乾飯比吃稀飯好、吃水果比喝果汁好。在烹調方式方面,越少烹調的食物,比較不會導致飯後血糖超標,採用蒸、煮會比煎、炸、烤來的好。進食的時候建議細嚼慢嚥,因為吃得越快,越容易吃下太多東西。

2021-06-22

爆炸性頭痛 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正值壯年的林先生身體狀況大致良好,有天在公司用餐的時候,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便失去意識。大吃一驚的同事們連忙叫了救護車,將林先生送到急診室。 「抵達急診室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且還有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回憶,「這是因為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進而誘發心律不整。」

2021-06-13

洗腎廔管保養照護重點 血管外科專家圖文解說

我們的腎臟負責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電解質與代謝廢物,當腎臟衰竭時,便得利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來替代腎臟的功能。

2021-06-16

腦血管狹窄恐中風 醫師圖文解說

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突然某一邊的手腳無力、手腳麻木,都可能是腦血管狹窄導致腦部缺氧的症狀,即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也不容輕忽。

2021-06-07

失智症治療重點 醫師圖文解說

反覆詢問相同問題,判斷力、語言能力受到影響,整體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差,代表可能是失智了

2021-06-06

如何掌握黃金受孕期? 排卵檢測圖解懶人包

懷孕需要精子與卵子結合,在準備懷孕時,首先要學會掌握排卵時機,因為男生的精子可以在生殖道內存活2-3天,而女生的卵子在排卵後只會存活24小時,也就是說精子與卵子必須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相遇,才能夠順利懷孕。 何時開始進行排卵檢測?該如何判讀結果?兩條線就是排卵嗎?趕快來看懶人包。

2021-05-23

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 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的背好痛…好像被撕開一樣…」躺在推床上的年輕男子一身冷汗,痛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因為上班時突然出現劇烈疼痛,被送到急診室。在一切正常的狀況下,卻突然發生劇烈的胸痛、背痛,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所以隨即安排檢查。

2021-05-25

乖乖測血糖為何控糖還是不達標? 醫師圖文詳解

「你的空腹血糖有達標,」醫師翻開病歷說,「可是糖化血色素8.2%,比較高喔。」 「什麼?糖化血色素又超標了!」王先生有點訝異,「怎麼會這樣?我在家驗的空腹血糖都很標準,為什麼糖化血色素降不下來。」檢視王先生的紀錄,空腹血糖的確都有達標。

2021-05-27

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怎麼辦? 醫師圖文詳解

不同風險的攝護腺癌生長速度差很多,非常低風險的攝護腺癌可能要一、二十年才會危及患者性命,非常高風險的攝護腺癌病程進展就很快。

2021-05-24

突然腳好腫嚴重會致命 深部靜脈栓塞醫師圖文解說

很多人都曾有覺得腳很腫的感覺,休息一下就改善了。但如果突然「單側腳腫」,別掉以輕心,可能是血管塞住了!

2021-05-13

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 醫師圖文詳解

「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 聽完描述、問診完畢,醫師幫夫妻倆都做了檢查,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 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退化,可能聽不懂別人的話,但是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覺得自己很正常,反而覺得是別人在胡言亂語,所以會出現類似狀況。

2021-05-12

青春期男生女生照過來 3大自我檢查學起來

進入青春期後,我們的生殖系統會快速發育,並出現各種第二性徵。大家要開始定期自我檢查,留意自己的健康。

2021-05-07

急救4字訣 「叫叫壓電」學起來

記住「叫叫壓電」,在關鍵時刻,你也可以即刻救援!

2021-05-06

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缺血很要命 醫師圖解說明

冠狀動脈狹窄與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有很密切的關聯,王奇彥醫師分析,因為兩者皆導因於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逐漸狹窄,而影響血液循環。

2021-05-05

連假旅遊血糖易失控 控糖專家圖文解說

一到放假,你的血糖就失控嗎?出遊、聚餐,作息及飲食可能較不固定,務必多加留意,讓血糖穩定不失控。

2021-05-04

次世代基因定序搭配標靶藥物 醫師圖解如何突破肺癌治療困境

肺癌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許多患者因咳嗽不止、胸痛、咳血等症狀就診時,才意外確診肺癌。但此時癌細胞往往已擴散,需要透過全身性療法控制。所幸,今日患者可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快速鎖定致病根源,並透過標靶藥物打造個人化精準治療。

2021-05-01

晚期肺腺癌治療有對策 存活期可拉長將近四年

不到五十歲的陳小姐,確診時就已經是肺癌轉移至腦部,而且在淋巴節也發現不少癌細胞;經檢驗找到了EGFR突變,因此,醫師開始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病情控制得不錯。

2021-04-30

多囊腎不治療10年就洗腎? 重要關鍵醫師圖文解說

「多囊腎有一定的遺傳比例,只要家族中有多囊腎或是洗腎病史就建議進行檢查。」楊尚峯醫師提醒,「多囊腎患者常併發高血壓,年輕就發生高血壓的民眾務必要至腎臟科檢查。此外,莫名發生血尿、腎結石、尿道感染的民眾也不可輕忽,因為仍有約10-25%的多囊腎患者並沒有明顯家族史。」

2021-04-29

嚴重恐截肢!下肢周邊動脈阻塞 醫師提醒6大危險因子

李政翰醫師指出,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大多與年紀、老化有關,尤其年紀超過65歲,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發生率就會上升;另外一些容易影響血管健康的問題,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也都會增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

2021-04-28

心肌梗塞住院! 心臟支架醫師圖文詳解

冠狀動脈因為血栓堵塞,是為「心肌梗塞」,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使用心導管置放心臟支架,來看支架的選擇。

2021-04-22

乳癌標靶治療 生物相似性藥幫助降低醫療負擔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第一名,每年新診斷的罹患乳癌人數約 1.4 萬名。治療乳癌,並不只是用手術,利用多種治療工具輔助,能增加存活率!

2021-04-15

讓孩子性早熟的可怕兇手 環境荷爾蒙對兒童青少年的危害

當三餐外食成為日常,習慣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飲食偏好油炸、油煎食品與皮、肥肉與內臟等動物脂肪部位,再愛用香水,都是環境荷爾蒙...對成長中的孩子,影響可不小!

2021-04-14

體重過重動脈恐受害 血管專家詳解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肥胖會讓健康亮起紅燈,並非福氣的象徵。台灣成年人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比率達44%,其中男性比率達51%,女性比率達36%。

2021-04-13

預防主動脈瘤炸裂 血管外科專家詳解

主動脈瘤最可怕的就是,一旦有症狀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情形都是已經要破裂,或者是已經破裂了!如何預防主動脈瘤炸裂,請血管外科專家詳細解說。

2021-04-12

早期沒症狀 發現時已轉移的攝護腺癌

診間一位76歲的老伯攝護腺指數PSA高達300 ng/ml,透過攝護腺切片確定是攝護腺癌,而且骨頭掃描顯示已有多處骨轉移,進一步詢問後,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覺比較無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陳嘉宏醫師表示,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可能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導致癱瘓。

2021-03-31

年紀輕輕就洗腎? 醫師圖文詳解「多囊腎」

30到40歲後,若出現腰痠、腹痛、尿道感染、與高血壓等明顯症狀,可別輕忽,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

2021-03-30

記性差性格變!失智症警訊愛注意 醫師圖文解說

失智症並非單純的健忘,患者的大腦功能會持續惡化,可能改變性格、出現妄想或幻覺。

2021-03-10

腹瀉血便、便祕突然緩解 皆可能是腸炎警訊

30多歲李先生經常腹痛腹瀉伴隨血便,日前突然腹痛劇烈送院急診,這才發現竟然是腸穿孔導致腹膜炎,緊急進行手術切除部分腸道,所幸術後恢復良好,但李先生卻未規律回診追蹤,半年後再度腸道穿孔。年輕人在短時間內兩度腸道穿孔,病情當然不單純。

2021-03-06

這不是感冒! 兒童氣喘四大特徵別忽略

兒童氣喘症狀和感冒相似,常被家長忽略。兒童氣喘四大特徵為「咳很久、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咳」。若咳嗽持續數週以上,便要提高警覺。 此外,大部分感冒是整天都咳,不會有時間性;氣喘則是早晚較明顯,尤以夜間咳嗽特別厲害,天氣變化時,吃冰、運動跑步後也容易咳不停。

2021-03-04

吃不是重點!保養關節方法報你知

「吃」並不是保養關節的重點,現在醫界認為,最有效面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式,是要減少久坐,控制體重,並做一些加強肌力的運動訓練,再配合藥物止痛。

2021-02-25

向膝蓋退化的切骨之痛說掰掰 新型人工膝關節讓你行走自如

膝關節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之一。許多膝蓋關節退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膝蓋疼痛的苦楚,無論是平日走路、蹲下撿東西、自椅子站起等簡單動作,患者都會經歷「切骨之痛」。

2021-02-24

眼壓正常視野卻持續惡化 青光眼來襲治療要及時

眼壓是有晝夜變化的,在青光眼病人身上尤其顯著,一般人通常眼壓最高的時候是在清晨、剛醒來的時候,這時候通常病人不會出現在門診就診,就診時眼壓通常已經從最高點降下來。若不了解這生理現象,看到測得的眼壓值而自滿,不按照醫囑點藥,病情也就容易惡化。

2021-02-23

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骨鬆治療

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全世界第九名。骨鬆髖部骨折後造成臀部的疼痛而無法移動,以致長期臥床,因此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尿道炎、靜脈炎、營養不良、憂鬱症等等症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骨質疏鬆的預防與治療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腦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

2021-02-21

大腸癌手術精準麻醉提升安全性 醫師圖解

「越精細的手術,對麻醉的要求就越高。」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程廣義副院長說明,「精準麻醉OMT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能夠讓病人全身的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完完全全的舒緩,不會妨礙到外科醫師,且可以增加手術的術野,是相當重要的麻醉方式。」

2021-02-20

全人工髖關節手術重點提醒 醫師圖解

髖關節需要負載全身體重,承受很大的壓力,倘若髖關節受損,將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衝擊。當髖關節結構損壞時,勢必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免讓髖關節的問題惡化。洪誌鴻醫師說明,選擇全人工髖關節時我們會關心幾個重點,因為各組件的任務不同,材質需求皆不相同。

2021-02-21

疼痛、僵硬、難走路 髖關節若需手術不能拖

髖關節受損最常見的原因是年紀大導致關節退化、軟骨磨損,另外還有創傷和股骨頭壞死。「當膝關節出問題時,患者的膝關節不太能彎曲,但是可以坐或站,」洪誌鴻醫師說,「但當髖關節出問題時,就很麻煩,由於髖關節旋轉角度受限,使得患者無論坐或站都很不方便,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更為嚴重。」

2021-02-19

糞便檢查有潛血 重要警訊別忽視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

2021-02-18

搶救視力不能等 青光眼治療攻略

青光眼的病人必須了解,成功的治療是沒有感覺的,因為萎縮的視神經無法復原,但是不治療則會使視覺功能慢慢喪失,終至失明。

2021-02-07

青光眼來襲 眼科醫師圖文解說

青光眼的病因有許多種,因此表現也十分多樣化,但它們又會造成近似的視神經傷害與視野變化,因此被歸類在「青光眼」的診斷。臺大醫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清泓醫師提醒,多數青光眼病人是沒有自覺症狀,唯有靠定期的眼科檢查,才能早期發現。

2021-02-08

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緊繃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醫師圖解

當體內的免疫系統錯亂時,持續產生抗體及細胞激素侵犯組織器官,使身體持續發炎,就可能是所謂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常見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或晨僵,若延遲就醫,嚴重恐導致不可逆關節變形與相關共病,如虹彩炎、乾癬、發炎性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021-02-03

不控制血糖易洗腎!吃多喝多尿多 小心糖尿病找上門

在台灣,糖尿病在主要死因排行榜上有名,每年有將近一萬人死於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腎臟病變、心臟衰竭等,加總起來恐怕有更多患者的死因能夠與糖尿病扯上關係。以腎臟衰竭來說,患者需要終身洗腎,最終可能死於相關併發症,而在洗腎患者中約有四至五成是因糖尿病造成的腎臟病變。

2021-02-13

36歲下肢癱瘓 竟是主動脈剝離

36歲正值壯年的林先生突然下肢癱瘓?緊急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是乙型主動脈剝離!這條人體最粗、最大的動脈血管,因為剝離的地方靠近供應脊椎的動脈,因此造成突發性的下肢癱瘓!

2021-01-25

爆炸性頭痛! 致死率高的腦動脈瘤

大腦是非常精細的器官,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夠正常運作,倘若血管發生病變,無論是破裂或阻塞都可能讓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2021-01-24

肛門瘻管流膿飄異味 五旬大叔包護墊竟是腸炎作祟

50多歲的柯先生飽受肛門不明疼痛、流膿困擾,每每發作,都讓他坐立難安,深怕一坐就像失速列車,分泌物持續滲漏並散發惡臭,一發不可收拾,嚴重時他甚至必須購買女用護墊使用,成天在外工作、通勤彷彿「被罰站」般,只能站不敢坐下,對工作、社交、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2021-01-18

重度B型血友病患福音 第九凝血因子長效型製劑通過健保給付

隨著科技發達,醫學技術進步,發展出使用基因工程技術製作而成的長效型凝血因子製劑,不僅能夠減少過往使用捐血者血漿提煉的潛在感染風險,半衰期也比短效型製劑延長了2.5至5倍,凝血因子濃度增加,保護效果更拉長。

2021-01-28

病毒感染、粉塵、細菌感染、胃食道逆流 喉嚨痛原因百百種

喉嚨痛是相當常見的症狀,每當喉嚨痛時,大家通常會直接聯想到感冒,其實喉嚨痛的原因很多種,可不一定是感冒喔。醫師指出,喉嚨是呼吸道、消化道對外的通道,在呼吸、進食的過程中,容易接觸到病毒、細菌等各種病原體,若遭到感染便會出現喉嚨發炎、腫脹、疼痛。

2021-01-12

洗腎族群這樣吃才營養 腎臟專家解析

「還沒洗腎前,大家都跟我說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少吃,現在看到食物都不太想吃。洗完腎回家都覺得好累,沒什麼精神,更沒胃口。」不少洗腎患者在開始洗腎後,常抱怨精神不好,體力變差,吃東西也沒胃口,像上述這樣逐漸變瘦,愈來愈沒力的患者其實不在少數。

2021-01-12

小心死於寒流!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血管照護不能少

血管系統在身體各處穿梭,讓血液能攜帶氧氣、養分和各種化學物質到各個器官,是極重要的輸送網路。隨著霸王級寒流叩關台灣,就讓專業醫師教您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知識吧!

2021-01-12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 耳鼻喉醫師圖文解說

喉嚨痛是相當常見的症狀,每當喉嚨痛時,大家通常會直接聯想到感冒,其實喉嚨痛的原因很多種,可不一定是感冒喔。

2021-01-07

青光眼來襲嚴重會失明 醫師圖解6大危險族群

青光眼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視神經疾病,視神經傷害一旦造成,目前醫學水準無法使它回復,甚至會導致失明。

2021-01-06

一圖就懂巴金森症十大警訊 醫師提醒最重要的是「日記」

動作慢、關節僵硬,會先擔心是否是骨頭、肌力問題...但若同時人變得沒精神、動作慢,還要擔心是否為巴金森症!

2021-01-03

空腹飯後都要顧血糖 醫師破解胰島素迷思

陳先生剛滿40歲,卻發現自己的體重在一個月內減輕了5公斤。這段時間裡陳先生不但沒有刻意節食,反而吃的更多、喝的更多、也尿的更多。太太覺得不對勁,好說歹說地把陳先生帶去醫院檢查,一驗血糖,不得了,血糖值竟然超過了400mg/dL,糖化血色素數值也高達14%。

2021-01-04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