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論國軍後備戰力調整(上):共軍犯台戰力成長所造成的挑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共希望藉提升「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的能力,具備達成武力犯台「速戰速決」的能力,任何無法在共軍攻擊日當天完成戰備的後備部隊,最後都可能變成派不上用場的無效兵力。

▲因國安威脅加劇,台灣後備戰力的虛實,各界都在關注。(圖/翻攝中國軍網)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中華鄭和學會理事

近日,國軍後備戰力的調整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許多專家與先進也提供了不少檢討與建議。然而,可能是礙於篇幅,多數討論都未涉及日後共軍武力犯台的型態已經開始轉變,及這些轉變對國軍防衛作戰與後備戰力將帶來何種影響。

一、共軍犯台能力提升

部分中共學者將武力犯台作戰稱之為「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或「大規模聯合作戰」,並強調此一作戰是「在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受到嚴重威脅,而其他手段不能解除這種威脅時組織實施」、「具有戰略決戰性質」。

而作戰目的,是要「徹底屈服、摧毀臺灣本島的分裂勢力」;因此在戰鬥行動展開,付出重大的軍事與政治代價已難以避免後,就應該以奪佔和控制全臺灣為目標,以免讓「分裂勢力」有死灰復燃的機會。

中共學者進一步指出,此作戰將不可避免地受「國際政治與外交鬥爭的制約」,不但可能遭受「強敵的軍事干預」;周邊與中共有領土或海洋主權爭議的國家、甚至邊境地區的分裂主義者,也可能採取若干行動,肇生連鎖反應。

因此,共軍應力求「速戰速決」、「初戰即決戰」;期望透過一場快速的決定性作戰,於最短時間內擊破國軍作戰體系的重心和關鍵節點,以便從整體上瓦解、癱瘓我軍的體系作戰能力,迅速造成一個既成事實或絕對有利的態勢,避免為各種干涉、干預與連鎖反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與動機。

然而,現階段共軍若要遂行「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則在國軍「戰略預警」與「一體化聯合防空作戰」仍具優勢、「聯合制壓」具一定能量、「抗登陸防衛體系」尚稱完備;且共軍自身在「戰略投送」與「一體化聯合作戰」等能力仍不足的情況下,還無法達成「速戰速決」的目的。

▲解放軍登島演練畫面。(圖/取自央視軍事)

為具備武力犯台「速戰速決」的能力,共軍除加速更新武器裝備,也積極推動軍事改革以匡正在資訊化、組織、訓練與準則等方面的不足,並置重點於:

1. 推動聯合後勤保障體系與國防動員體系的調整,希望藉高度的資訊化與軍民融合,大幅縮短人員物資集結前運與部隊平戰轉換的時間,以壓縮我軍的預警時間,形成對國軍的「戰術奇襲」,彌補無法造成「戰略奇襲」的缺失。

2. 提升「聯合火力突擊作戰」的能量與精確度,尤其要具備從台灣東部太平洋水域,自國軍陸基反艦與防空飛彈射程外,對台灣北部、東北部與東部各重要目標發動精確打擊的能力。

3. 提升跨海戰略投送能力,以便在武力犯台全作戰過程中,將部隊與物資即時、準確地投送到戰區。

4. 推動地面部隊組織與訓練的轉型,提升「模組化」程度,以便在武力犯台時,能按照聯合作戰需求,調集來自陸軍各集團軍特戰旅、空中突擊旅、空軍空降合成旅及海軍陸戰隊等精銳作戰部隊,編組模組化攻擊軍。

在聯合火力突擊作戰對我軍防禦體系造成一定程度的震盪後,這批精銳部隊就將搭乘各式特種與常規運輸載具,從空中與海上多點進入,直接投送到台灣本島各重點區域,並從各進入點立即向周邊關鍵目標(指揮中樞、港口、機場)發起攻擊。

5. 修訂「聯合作戰綱要」,完善「新一代聯合作戰條令、聯合作戰政治工作規定、聯合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綱要、聯勤條例、戰備工作條例」等基本制度。

中共希望藉由前述措施,提升共軍遂行「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的能力,並在2030與2035年間,具備達成武力犯台「速戰速決」的能力。

▲為避免「強敵的軍事干預」,解放軍力求「速戰速決」。(圖/翻攝CCTV)

值得注意的是,共軍所謂的「速戰速決」,當然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全台灣的占領;但其核心意涵,是要在最短時間內瓦解國軍有組織的抵抗。

因為當國軍還能保持有組織的防禦時,美軍如果要介入,只要動用海空軍自數百公里外發射遠距精準彈藥,就能在無需接近戰區的情況下,重創中共的海空兵力,進而挫敗共軍對台灣的攻擊。

然而,若國軍有組織的抵抗被瓦解,則美軍機艦就必需冒險接近戰區,以便派遣地面部隊進入台灣本島並與共軍進行地面戰鬥,才能將已登島的共軍逐出。

由於這意味著大量美軍的傷亡與高額的成本,使美軍可能放棄進一步的軍事干預。而共軍認為只要美軍停止干預,即使台灣各地仍有許多部隊各自為戰,只要能持續投入兵力與資源進入台灣本島,就一定能綏靖全台各主要地區。

▲隨犯台能力提升,國軍地面部隊「常備打擊、後備守土」的戰術構想面臨嚴重挑戰。(圖/翻攝自微博「東部戰區」)

二、對國軍後備戰力的挑戰

因此,隨著共軍武力犯台「速戰速決」能力提升,對國軍後備戰力將帶來下列嚴峻的挑戰。

1. 國軍戰略預警與後備動員的時間大幅縮短。

2. 共軍「聯合火力突擊作戰」的打擊範圍涵蓋全台,使戰端開啟後,國軍就沒有足夠安全的空間來編組和訓練後備部隊。換言之,任何無法在共軍攻擊日當天完成戰備的後備部隊,最後都可能變成派不上用場的無效兵力。

3. 臺灣本島的地面作戰可能在共軍頭幾波的「聯合火力突擊作戰」後,立即展開;且首波登島的共軍,絕大多數是受過高度訓練、高科技裝備配賦比率高,具獨立作戰能力的精銳部隊。

4. 由於共軍地面部隊進入台灣本島的方式,將從原本的搶灘上岸,改為自空中與海上的立體多點登陸,直接將作戰部隊投入到本島全縱深地區,使國軍防禦體系中的陣地規劃、火力射擊方向與部隊位置等,都將被迫進行調整;也意味著國軍或許需要更多在開戰時,就能完成戰備的守備部隊。

▲共軍將從原本的搶灘上岸,改為自空中與海上的立體多點登陸。(圖/翻攝CCTV)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動員令下達時,國軍地面部隊的各常備單位必需先進入守備位置,以掩護後備旅的報到、編組與戰力形成。等各後備旅完成接防,進入戰時守備位置後,常備部隊才會進入機動待命位置,執行計畫中的打擊任務。

但隨著共軍遂行「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的能力成長,當時間越接近2030年時,共軍從下達動員、發動「聯合火力突擊作戰」,到特編的模組化攻擊軍開始實施「聯合登島作戰」的時間將大幅縮短。

因此,若共軍發動「聯合火力突擊作戰」時,國軍的後備旅還未完成與常備部隊的交接;就意味著當共軍發動「聯合登島作戰」時,國軍地面部隊「常備打擊、後備守土」的戰術構想將無法實施,造成極大的混亂。

熱門推薦》

►揭仲/論國軍後備戰力調整(上):共軍犯台戰力成長所造成的挑戰

►張誠/「濱海決勝」到「決戰境外」 美國對台軍售的戰略意義

►王志鵬/台灣首艘自製潛艦2025年完成 戰鬥系統可能是什麼等級?

►吳崑玉/戰爭有一千個父親 勝算是其孕母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

揭仲專欄

揭仲專欄 揭仲

揭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中華民國國防政策、中華民國南海政策、中共軍事改革與中共強制外交專題等。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