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烏戰事陷入僵持 攻陷馬立波是否會成俄的停損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俄軍一旦拿下馬立波,不僅等於打通俄羅斯與克里米亞間的鐵公路交通,也代表戍守當地的烏克蘭亞速營民兵遭到殲滅,讓普丁能對戰前所提之「去納粹化」有所交代。

▲馬力波慘被俄軍轟成廢墟。(圖/路透)

●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中華鄭和學會理事

自2月24日俄羅斯派兵入侵烏克蘭迄今(3月27日),已屆滿32天,整體戰況呈現僵持。俄軍在北部戰線的基輔,東北部戰線的切爾尼戈夫(Chernihiv)、蘇米(Sumy)、卡爾可夫,南部戰線的尼古拉耶夫(Mykolaiv)等地攻勢的動能基本喪失,轉入防禦,已連續數天未出現積極、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攻勢重點已移轉到卡爾可夫東南方的伊久姆(Izium)、亞速海北岸的馬立波(Mariupol)與烏東地區。而烏克蘭雖已在基輔等地發動局部反擊,卻還不具備足夠的能量將俄軍逐出國門。

俄軍在基輔等地攻勢動能的喪失,主要原因是前線兵力不足、後勤補給狀況遲遲無法改善與營戰鬥群的戰力限制。

俄軍前線兵力不足

以基輔為例,俄軍在該市的西側、北側、東北側與東側,共有第36、35、41與第2近衛等四個軍團;但第36軍團與第35軍團早已因連日戰鬥,損失不少人力與裝備,卻始終未獲得足夠的補充與增援,暫時無力發動攻勢。聶伯河以東的第41軍團則因烏軍仍據守切爾尼戈夫一帶的口袋陣地,導致多達十個營戰鬥群的軍團主力被牽制在後方,真正能朝基輔推進的部隊有限。從東北邊境向西推進達三百公里,前鋒一度離基輔東郊僅25公里的第2近衛軍團,則因後方交通線與補給縱隊不斷遭受襲擊,不僅無法再往西前進壓迫基輔的守軍,反而在3月22日被迫向東撤退10到15公里。換言之,俄軍不僅從來不曾包圍基輔,如今在基輔周邊更已呈現前線兵力不足、戰線過分延伸的不利態勢。

讓俄軍情況雪上加霜的是,開戰雖已32天,但莫斯科仍未正式下達動員令,讓俄羅斯人力與物力的調度能優先支應前線需求,普丁還公然宣布不會派後備軍人與義務役人員前往烏克蘭戰線,甚至下令將義務役人員自烏克蘭撤回。

▲俄軍10坦克有9輛不能動。(圖/翻攝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部)

在戰前,俄軍現役地面部隊大多都已投入烏克蘭的情況下,莫斯科不願正式動員的決定,讓俄軍短期內很難編成若干兵力充足、組織良好的軍團,大舉增援烏克蘭;只能在俄羅斯全境搜刮可用之兵,包括海軍步兵旅、駐西伯利亞與外蒙古邊界的陸軍地面部隊、提前畢業任官的軍官學校高年級生、未受過完整訓練的新兵,和只會增加後勤複雜度與指揮協調困難度的外國「志願軍」等,然後零星投入烏克蘭的各戰場,補充前線部隊的損失。

以目前重要性逐漸增加的烏克蘭南部為例,俄軍在正面長達800公里的戰線,原本只有一個兵力不到2萬人的第58軍團,在3月10日後,雖又增加一個第49軍團,但只是接手第58軍團在尼古拉耶夫與赫爾松(Kherson)一帶的指揮工作,並未帶來為數可觀、足以改善兵力不足窘境的增援部隊。

俄軍後勤補給狀況遲遲無法改善

莫斯科到3月27日止,仍拒絕正式動員的決定,讓俄羅斯無法進入戰時生產狀態,俄軍連在短期內填補先前戰鬥中龐大的物資損失都已十分吃力,更不用說進一步儲備重啟大規模攻勢和編組生力軍投入戰場所需的大量物資。

此外,在烏克蘭境內載運物資的運補車隊,也因俄軍兵力不足,難以掩護漫長的交通線,而屢遭襲擊;更令人困惑的是,在地面運輸因烏軍的襲擊與地面泥濘,以致效率不佳的情況下,俄軍似乎也未嘗試大規模運用直升機,來對第一線的俄軍部隊進行補給。這些因素,使前線俄軍的後勤補給狀況遲遲無法獲得改善。

俄軍營戰鬥群的戰力限制

除前述缺失外,俄軍地面部隊的營戰鬥群,其實不太適合執行對城鎮的攻堅與包圍;因此在開戰初期,俄軍未能透過奇襲,拿下幾個城鎮地區後,對烏克蘭設防城鎮的進攻就屢屢受挫,導致攻勢的動能逐漸流失。

俄軍營戰鬥群是由多兵種組成的合成部隊,擔任主攻任務的營戰鬥群通常包括一至二個戰車連、二個機械化步兵連、二個榴彈砲連(有時還會增加一個火箭砲連)、一個防空連、一個偵察連、一個後勤連、一個電戰連、一個指揮連,和若干工兵、通信、防化與衛生部隊等。其特色是遠程火力與機動力強大,但步兵所占比例偏低。在標準狀態下,一個擔任主攻任務的營戰鬥群可能有一千二百人上下的兵力,但步兵人數卻只有二百多人。

換言之,俄軍營戰鬥群的標準戰術,是利用戰車與機械化步兵組成先頭部隊,在偵察與電戰部隊支援下,前進與敵人接觸,並確定敵人的位置後,再由戰鬥群中強大的遠程砲兵(火力超過國軍聯兵旅的砲兵營),用火力戰的方式,削弱敵軍達一定的程度後,再由戰車與機械化步兵進行最後一擊。

▲烏克蘭基輔一棟工業用建築慘遭俄軍空襲摧毀,救難人員前往救援。(圖/路透社)

但前述的編組與戰術在城鎮、特別是在基輔和卡爾可夫這種大都會的包圍或攻堅作戰中,就會遭遇極大的困難。由於營戰鬥群的戰鬥正面廣,使其在進入城鎮,甚至都會的複雜地形時,就會出現所屬步兵人數太少,以致無法在對任務區內的敵軍據點進行攻擊時,又能有效掩護戰鬥群中的其他單位,例如替戰車提供掩護,對抗守軍反裝甲小組的伏擊。讓情況更棘手的是,因為營戰鬥群的步兵比例太低,當步兵單位在城鎮地帶蒙受一定程度的損失後,就可能會讓戰鬥群中的其他單位,因為缺乏掩護而被迫後撤。

事實上,就是因為營戰鬥群的步兵實力不足,使攻城的俄軍指揮官不願派步兵進行巷戰;只能運用其標準戰術,即透過強大的砲兵火力,殺傷城鎮中的守軍;但此一戰術也導致來不及撤離市區之平民的大量傷亡,讓俄軍遭到國際輿論的強烈指責。同時,當烏克蘭守軍撤退後,營戰鬥群又往往沒有足夠的步兵可固守奪下的區域,導致被烏軍的逆襲擊退;使俄軍地面部隊進攻的動能,就在同一區域反覆的爭奪戰中,逐漸消耗。

烏克蘭的局部反擊雖能改善態勢,但很難在短期內將俄軍逐出

當俄軍攻勢陷入停頓,導致戰線長度過長、兵力不足以有效掩護整個正面時,烏克蘭部隊近日也利用這個機會,在基輔和尼古拉耶夫等地發動局部反擊,並獲得不少成果。例如在基輔市以西,烏軍不僅收復馬卡里夫(Makariv)等地,並將附近的俄軍往北驅趕,也對伊爾平(Irpin)一帶的俄軍施壓,相當程度減輕了俄軍地面部隊對基輔往西通往日托米爾(Zhytomyr)與烏波邊界重鎮利維夫(Lviv)之E40公路的威脅。

至於南部的尼古拉耶夫,烏克蘭軍不僅擋下俄軍攻擊,還趁俄軍攻勢動能喪失之際,發動規模較大的局部反擊,迫使俄軍朝赫爾松一帶撤退;事實上,烏軍的追擊已對赫爾松的俄軍形成不小壓力,甚至威脅到俄軍設在當地的指揮機構。

▲烏克蘭第二大城卡爾可夫東部反攻成功。(圖/翻攝自推特)

然而,烏克蘭部隊雖能在不同地區發動局部反擊,但短期內恐怕還不具備將俄軍逐出國土的能力。原因包括:

1. 烏克蘭迄今仍無法組成一支組織良好的總預備隊,執行戰略性的打擊任務。

2. 俄羅斯航天軍雖迭受損失,但已掌握空中優勢,對烏克蘭地面部隊的長距離運動造成威脅。

3. 烏克蘭絕大多數的地面已經因融雪而泥濘不堪,使道路外的機動變得十分困難;讓烏克蘭的反擊一旦脫離城鎮中路面有舖設的地帶後,不易實施較長距離的機動作戰。

此外,在先前戰鬥中大放異彩的單兵肩射防空飛彈與單兵反裝甲武器,比較適合守勢作戰,在攻勢作戰中的效能比較有限。

攻陷馬立波是否會成為莫斯科的停損點?

從三月下旬以來,俄軍攻勢的重點似乎已從基輔和卡爾可夫等地,朝東部戰線的烏東地區與馬立波移轉;極可能是莫斯科想在烏東地區與馬立波等地先打開局面,然後再透過談判解決戰事,為這場戰爭設立停損點。

因為俄軍一旦拿下馬立波,不僅等於打通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之間的鐵公路交通;也代表戍守當地的烏克蘭亞速營民兵團體遭到殲滅,讓普丁戰前所提之「去納粹化」訴求能對俄羅斯內部有所交代;此外,若俄軍拿下馬立波並經過整頓後往北方推進,就能與自卡爾可夫東南方伊久姆南下的俄軍和自烏東地區西進的俄軍聯手,包圍殲滅烏克蘭部署在頓內次克—盧甘斯克等地的部隊,對開戰前,普丁所提「烏克蘭去軍事化,確保烏東親俄份子控制區安全」的訴求也有交代。更重要的是,若前述目標達成,俄羅斯就能在創造有利的既成事實後,與烏克蘭和西方國家談判,獲得比較好的談判地位。這也是自蘇聯時期以來,莫斯科領導階層慣用的手法。

熱門點閱》

►二十五,二十一》祖寧/劇名揭結局?水龍頭、電話亭有何比喻?

►姜冠宇/施打第四劑成必然? 老年人恐須季節性接種

►王高成/美批俄侵烏是失敗戰略 膠著戰事持續將兩敗俱傷

►蘇蘅/戰爭不再只靠真槍實彈 數位時代下的烏俄戰爭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揭仲專欄

揭仲專欄 揭仲

揭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中華民國國防政策、中華民國南海政策、中共軍事改革與中共強制外交專題等。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