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前瞻》林忠正/台灣住宅只求租得起 美中交鋒帶起經濟挑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經濟在晶片相關產品及高科技產業鏈的加持下,未來十年經濟的基本態勢無慮!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民進黨前副秘書長

新冠肺炎的流行在2020年造成全球GDP下降3.5%,美國也下降3.5%,歐盟下降6.6%,日本下降4.8%,東南亞下降3.4%。台灣GDP卻成長了3.1%,中國也成長2.3%。這些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所造成的經濟傷害,大致上比2009年的金融海嘯更為嚴重,但是也証明了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基石。

2021年進入後疫情時代 全球經濟快速復甦!

2021年各國經濟快速復甦,全球GDP上升了5.9%,歐洲成長率回升5.1%,美國上升6.0%,東南亞上升2.6%,日本上升2.4%。台灣GDP強勁成長5.9%,中國成長幅度更達到8%。

不過,2022年的景氣將稍微回溫,2022年預估經濟成長率將下降一、二個百分點,逐步回歸常態。全球GDP估計會成長4.9%,歐洲成長4.2%,北美成長5.0%,日本上升3.2%,東南亞上升5.5%。台灣的GDP成長率回到3.3%,中國成長率也將回到5.6%。台灣經濟在晶片相關產品及高科技產業鏈的加持下,未來十年經濟的基本態勢無慮!

▲作者指出,台灣由於有高科技產業鍊、晶片產業「加持」,經濟面能持續保有一定的優勢。圖為台積電。(圖/取自免費圖庫WUNDERSTOCK)

多年的貨幣寛鬆政策形成全球通膨的經濟壓力!

過去幾年由美國帶頭的貨幣寬鬆政策造成國際市場資金充沛,低利率也推動了各種資產價格的暴漲。由於新冠肺炎造成全球供應面斷鏈以及國際航運不甚順暢的情況不斷,全球泛濫的資金終於帶來全球物價的普遍上漲;尤其全球原物料以及運輸成本在市場需求復甦的帶動下,漲幅特別高。

其中以美國最為嚴重,2021年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全年上漲達4.3%,去年全美大城市房地產價格漲幅達二成以上的例子比比皆是;2022年消費者物價指教估計還會再上漲3.5%;其他國家的物價也受到進口原物料及航運價格上揚的影響,但大多數國家的通膨壓力都不如美國嚴重!

台灣內外面對的經濟問題之一:美中貿易戰升級或降溫?

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在出口產業帶動下,特別是晶片、電子等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仍然是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重要動力。

2022年台灣面臨的經濟問題之一,依舊是美中貿易戰爭升級還是降溫的問題。我們判斷美國應不會在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再做文章,而是擴大科技制裁的範圍。

過去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的目的是要中國放棄產業補貼,降低美中的貿易逆差。不過,鑑於目前中國產品的高關稅約有八、九成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換句話說,美國對中國的高關稅政策,美國大多數民眾也是受害者,不過卻會加速外資和台商脫中!

▲前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美中貿易戰爭,作者認為美國不會繼續在關稅上施壓,而是擴大科技制裁的範圍。(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面臨國內通貨膨漲的壓力,美國拜登總統只能選擇加碼對中國特定科技產業的制裁,以確保美國在高科技各領域的發展能夠確保足夠的領先地位!美國擴大打壓中國科技產業的範圍,對於供應中國高科技上游零組件的台灣廠商當然也隨時有可能受到魚池之殃!

台灣內外面對的經濟問題之二:美中經濟脫勾的趨勢下 台商該如何因應?

美國川普總任內奠立了美中經濟脫勾的大趨勢。這個趨勢在中共急速擴張軍武的野心摧化之下,美中經濟勢必加速脫勾,台商該如何因應呢?台商若無意建立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則須確定自己的產品或技術在國際市場或中國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至於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的台商,若要繼續在中國發展,也必須具有能耐面對中國廠商快速成長的競爭力。

否則,大部分台商也都會隨著美中脫勾的大勢和節奏,而逐漸降低中國的比重。中共這一、二年來推動「共同富裕」的打富政策以及最近的「懲處台獨金主」,中國内部的政治充斥肅殺之氣,更提高了台商在中國經營事業的政治風險。台商脫中的形勢完全決定在美中脫勾的速度,也就是美國政府的抗中的力道!

台灣內外面對的經濟問題之三:台灣房價高漲 政府有何對策?

目前台灣國內房價高漲的形勢,短期內恐不易逆轉!資金大筆回流、低利率政策、全球原物料大漲、以及科技大廠大幅增快設廠的步伐,都是造成新一波房價上漲的原因,特別是台灣南部情況特別突出。

近年來台商回流,資金大量流入台灣。從2019年到2021年4月:政府統計的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已達1兆2千多億,預料2021年底前將有大批台商趕在優惠政策截止前回台投資。台商回流的資金不只透過正式的投資管道,台商也還有其他滙回資金的管道,以致於台灣的資金在這二、三年異常豐沛,股市和房市交易也因而屢創新高。

▲台商資金回流,股市、房地產資金充沛屢創新高。(圖/記者陳凱力攝)

政府打房政策效果有效嗎?

2021年以來全球原物料大漲,水泥和鋼筋、等建材也跟著上漲。疫情又造成大量外勞無法來台工作,缺工情況越來越嚴重。

高科技產業,例如台積電、等大廠在高雄、台南等地興建大型廠房,搶工的結果造成營建業的工資大漲。根據建商的成本估計,營建成本,包括建材和勞動成本在2021年度至少漲了二成,若忠實反映到新建房屋的售價,每坪的價格至少要調高一成。

台灣南部因為台積電、等高薪科技大廠陸續建廠,就業和商業機會因而大增;高雄和台南的房市需求也一定會跟著增加,尤其南部的房價遠低於北部,更助長了大量投資客的青睞。南部房子的漲風因此一發不可收拾,房價動輒翻倍。在低利率的經濟環境下,政府想有效打壓房價恐怕很不容易成功,最多只能降低這些區域房貸的放款比例。

此外,利率調升的空間也極小,而且買賣房屋利潤的稅率才剛調高不久,因此政府可選的政策工具極為有限。

住宅政策應該是追求「住得起」 而不是「買得起」!

台灣房價/所得的比例在全球一向居高不下,目前排名在全球前十名。過去十五年來台灣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幅不到兩成,但住宅中位數總價漲幅卻逾兩倍,相當於兩者差距在十五年間拉大了十倍,要靠薪資買房已是一個愈來愈艱鉅的夢想。可見打壓房價不如興建社會住宅,以合理的租金租給年輕人和中低收入戶,這才是上策。

▲作者指出購屋壓力巨大,年輕人可能改租社會住宅應對,住宅政策要做出調整。圖為高雄社會住宅。(圖/記者賴文萱翻攝)

政府如何減班重整中小學用地,迅速空出校地,改建為社會住宅,只租不賣,才是有效的對策。

社會住宅的資金可以允許地方政府出售合法容積之外的住宅容積率,例如最多可以向地方政府購買20%的額外住宅用容積。例如地方政府出售額外容積的價格,就定為每坪售價的一半或⅔。人人有房子住,只要社會住宅的租金是一般受薪階級負擔得起,政府就不必去管市場決定定的私人住宅價格。如果住宅政策不改,高房價將永遠是台灣社會頭痛的大問題!

熱門點閱》

►解讀經濟學人》周治邦/疫情「債券狂撒」正是通膨推手

►ET民調》李沃牆/物價易漲難回 官民要有因應對策

►通膨壓力》單驥/美國市場一片「漲」聲 通膨「狼」來了

►通膨壓力》林建甫/兩大央行貨幣政策分歧:美「鷹」歐「鴿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忠正專欄

林忠正專欄 林忠正

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