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發展 如何修補破裂傷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就是平常心與同理心,認識台灣、瞭解中國大陸都同等重要。雙方的主政者是該好好重視並省思「認知作戰」弊病了。

▲▼共機擾台示意圖。(圖/路透)

▲兩岸關係發展的嚴峻險惡,客觀情勢幾已定型,雙方執政當局的隔海喊話、政治廝殺,即將到了吹彈可破的局勢。(圖/路透)

●陳淞山/專欄作家

兩岸關係發展的嚴峻險惡,客觀情勢幾已定型,雙方執政當局的隔海喊話、政治廝殺,即將到了吹彈可破的局勢,雙方彼此不斷堆積的相互對抗仇恨值更是高的離譜,彼此指責對方大搞認知作戰的敵對氛圍也處處加大力度,這樣的政治局勢演變的結果,就是一發不可收拾的兵凶戰危,就是危機管控即將失控的準戰爭之政治前兆,難道兩岸的最高領導當局都假裝看不到如此危機四伏的險惡情勢演變嗎?難道這是我們兩岸人民真的想樂意見到的政治攤牌最終局面嗎?

兩岸交流出現微弱曙光 政治意義是互相摸底

最近,隨著北京、上海少數涉台學者的訪台智庫交流,兩岸關係發展的交流互動開始出現了微弱的政治曙光,表面上就是學術交流,但真正的政治意義就是互相摸底、探測風向與降低誤解、誤判的政治風險。

雖是雙方主政單位「業績導向」的政治需求,但也或多或少的,可以為雙方準備布局的新兩岸關係發展互動,傳遞彼此的思維想法與可能的操作方向訊息,這絕對是目前可能化解兩岸政治對抗與敵對狀態的一件好事,也同時在為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找尋新的互動交流模式,不能再讓兩岸政治關係破裂的傷口,繼續無止境的惡化下去了。

事實上,經歷過疫情隔閡與兩岸關係發展,這幾年來的政治倒退變化,兩岸主政當局與相關的兩岸學者專家,除了面臨世代交替的人才傳承問題外,所謂的政治正確當道的鷹派立場者也紛紛站在檯面上,有的是在大的政治氛圍與體制結構上竄起,想要尋求個人的政治表現,而扮演「戰狼」角色來處理兩岸關係,有的是因「不知台」或「不知中」,甚至對中國大陸內部的政經發展情勢「道聽塗說」,或對台灣的民意變化與民進黨、台獨發展的歷史背景太過生疏,就草率並武斷的提出各種事實認知不清或矯枉過正揣摩上意的政治報告與建議,導致可能的誤解、誤判或扭曲的政治操作,其發展結果就更加只會造成兩岸雙方的對抗情緒不斷加深加重,導致更難加以收拾的不好結果!

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民粹對撞頻頻發生,有的是意外事件的擦槍走火,有的是執行面的政治仇視或偏差所導致,當然,或許雙方的主政當局並不希望這些狀況百出的政治紛擾,導致雙方人民之間敵意螺旋的不斷攀升,而直接衝擊到雙方原本所設定的政治主軸操作方向。

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當局仍然抱持著大融合、大交流的政治主旋律,台灣當局仍然期待著兩岸關係繼續往和平發展的方向前進時,都不想要發生雙方對抗敵意升溫升級的不可知、不可控的意外事故,如何防範未然並逐步修補好兩岸關係的破裂傷口,實乃當務之急!

兩岸關係別只搞民粹操弄 好好重視認知作戰弊病

首先,如何強化雙方交流互動的政治機制,以重建彼此的信任與信賴關係?對岸邀訪台灣的專家學者參加兩岸交流論壇或專業學術會議,偶爾發生要過大陸海關時被相關人員叫到小房間盤查的情況,是否應該解決這種各行政部門多頭馬車的政治現象與障礙?

還有因為大陸中宣部門的政治管控,過海關被查禁的書籍著作琳琅滿目,是否會有過度執法的缺失,把不該管控的不敏感書籍做太過嚴格的政治篩選,造成有些要過大陸海關的好書籍就乾脆自我設限不帶了,兩岸許多值得相互推薦且不敏感的好書因此就成為遺珠之憾,這對雙方互相了解、互相傳達有益交流的事,豈不就因此而大打折扣嗎?

還有,台灣有些有關兩岸的學者原本打算要去對岸交流或開會,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或其學校就有人會刻意的阻撓,有的讓你接不了政府部門的研究計畫,有的還用半恐嚇的方式威脅你無法升等或帶學生研究,甚至強硬縮減你的開課內容或學分等等,用政治手段來介入學術研究或交流以逼迫就範,這難道是標榜民主法治文明國家該有的偏差作為嗎?難道這是真的想要讓兩岸的交流互動來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嗎?

總之,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就是平常心與同理心,就是要讓雙方往來互動的人都是成為真正的「知中派」、「知台派」,認識台灣、瞭解中國大陸都同等重要。

而不是只搞偏聽與偏見,只搞那些傷口上灑鹽巴或灑狗血的政治民粹操弄,更不要因為政治正確或選舉、升官需要而攪亂兩岸和平發展且行穩致遠的政治基調,雙方的主政者是該好好重視,並省思整合其各自政府部門自行其事、多頭馬車且政治偏差的矯枉過正「認知作戰」弊病了!

▼雙方的主政者是該好好重視,並省思整合其各自政府部門自行其事、多頭馬車且政治偏差的矯枉過正「認知作戰」弊病了。(圖/蔡英文臉書)

▲▼總統蔡英文貼出巨幅國旗照。(圖/蔡英文臉書)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熱門點閱》

►從「輝達」投資基隆設廠 看基隆的產業及能源政策

►從對話中尋找契機 2025年兩岸關係新探索

►川普赤裸裸的利益算計 賴清德別再沈迷民主與專制對抗思維中

►石破茂加碼日中執政黨交流 防「日本有事」

 

陳淞山專欄

陳淞山專欄 陳淞山

專欄作家、新興民族基金會董事。曾任考試院保訓會委員、立法院國會助理工會理事、卸任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新世紀國會辦公室執行長、前立委陳水扁辦公室主任、正義連線辦公室主任、沈富雄、葉菊蘭立委辦公室特別助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