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料照/CFP)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中國大陸國務院於2月18日正式對外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且三地行政首長將於21日聯合舉行有關規劃綱要的「宣講會」,宣布「粵港澳大灣區」正式登場;這無疑也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坦然言,「粵港澳大灣區」一方面試圖解決港澳由目前的「一國二制」蛻變到2048年完全統一問題;是否也暗示想藉此做為未來解決台灣問題的示範?對台似乎隱喻重大的政經意涵及影響。
歷經多年醞釀 香醇美酒出爐
其實,「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並非急就章,率爾推動;而是歷經20多年的醞釀而成一壺香醇芳郁美酒正式端上檯面。自1990年代起就陸續有不少學者及官員提出相關主張,但較明確的雛型應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3月,第12屆全國人大第5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計畫,擬推動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區的深化合作;並以香港和澳門的獨特優勢,提升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訪港時,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正式浮上檯面。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則提出「一二三四,一個國家、兩種體制、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特點,及至日前(18日)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
▲粵港澳大灣區。(圖/CFP)
「粵港澳大灣區」的範圍包括2區9市,即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惠州市、佛山市、江門市、中山市、珠海市、肇慶市;輻射範圍包括泛珠三角區域。同時也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後,世界第四大灣區(如下表1所列)。2017年,其GDP總量約1.51兆美元與韓國相當,在全球經濟體中可排第13位;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約其他三大灣區總和的4.5倍,經濟增速是2倍以上;目前經濟總量超過舊金山灣區,逐漸與紐約灣區接近。換言之,在「坐3進2望1」下,未來成為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的大灣區,應是指日可待。
▲(圖/作者李沃牆整理提供,資料來源:2017年各灣區)
目標何其遠大 卻是艱鉅考驗
中國大陸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除了確定創新驅動,改革引領;協調發展,統籌兼顧;綠色發展,保護生態;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共用發展,改善民生;「一國兩制」,依法辦事為基本原則外;同時也「瞄準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中國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等五大戰略定位。而對於「一帶一路」戰略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而被視為「戰略樞紐」,除了可牽動廣西、湖南、江西等地的產業梯度轉移與東協的連結之外;香港作為航運與貿易中心、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等功能將支撐「一帶一路」,有助其擴大對外開放戰略目標的實現。據悉,中國大陸訂定2020年完成「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目標,到2030年位居全球灣區龍頭,成為全球先進製造業中心、重要創新中心、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等戰略目標。持平而論,設目標容易,欲達成目標卻是充滿荊棘,困難重重;如目前在一國、兩制、三種貨幣及三種關稅,以及教育、金融等制度差異及多個城市支撐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要如何突破,著實是艱鉅的考驗。
掌握灣區商機 思索閩台融合
長期以來,台灣與香港、廣東一帶貿易相當頻繁及緊密;2016年台港之間貿易總值近470億美元,首度超越日本,成為香港的全球第3大貿易夥伴。2017年,台灣亦是香港第3大貿易夥伴、第5大港產品出口市、第5大轉口市場,以及第2大進口來源地。廣東省自1989年起已連續20多年GDP總量位居中國大陸各省市首位,是帶動中國大陸經貿及工商發展的火車頭。深耕東莞與深圳的台商數以萬計,廣東可說是台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其重要性不言可諭。
早在2015年,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就已提出「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因此,台灣若能藉此大灣區建設良機,積極參與,無論就台商或整體經貿發展均有相當的助益。但政治上就顯得複雜許多,習近平在今年元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上特別提出兩岸共同協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統一無疑是他任內想實現的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模式初步係實踐「一國兩制」的主張,或可解讀為未來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政策指標。大灣區模型若成功,其實也意味著香港所能扮演的歷史角色的終結;
換言之,香港最終可能被納入「一國一制」的框架中。而對台灣而言,「閩台合作」模式可能是兩岸發展的主軸,因為無論就地緣、血綠或語言、文化絕對稱得上是「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2015年4月21日成立的「福建自貿試驗區」本就以「對台開放」和「全面合作」為方向,特別在投資准入政策、貨物貿易便利化措施、擴大服務業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實現區內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相較於「粵港澳大灣區」,閩台深化合作或謂「閩台融合」應是兩岸最可能,也是最可行的發展模式。準此以觀,其對台的政經意涵及可能影響應是既深且廣。
熱門文章》
►香港人將變大灣區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