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將指派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近期訪問台灣,而本週國務院也將舉行台美政治軍事對話,討論區域安全議題。趕在拜登團隊就任之前,國務院大動作力挺台灣,雖然實質意義有限,但卻可以在中國政策上給拜登團隊設下限制,希望民主黨能持續對中國進行壓制,而不是改採友好路線。
從川普政府臨去秋波的動作,證明未來的美中台三方關係,將取決於拜登究竟會選擇支持台灣抗中到底,還是想要緩和兩岸局勢,降低爭端發生的可能性。
面對拜登上任後的變局,台灣或許該跳脫傳統安全觀,從美中貿易和科技競爭中找到新的立足點。
▲ 學者指出,台灣面對拜登上任後的變局,台灣該跳脫傳統安全觀。(圖/路透)
美國人反中 ≠ 力挺台灣、認識台灣
回顧過去四年川普執政,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從川普接起蔡英文總統的恭賀電話,就開始逐步升溫。
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事件爆發之後,美國配合貿易戰的需要,對台灣的支持力道隨之加強,2020年2月之後,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國總統大選,讓川普把抗中當成選戰最重要的議題,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之中,台美關係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然而,即使台美政府之間往來頻繁,美國民眾也確實因為疫情導致對中國越來越沒有好感,但是根據芝加哥商會的民調數據顯示,在台海發生爭端時,支持美國動用軍事協助台灣的比例,仍然只有三成多。
換句話說,即使美國政府抗中,民眾也反中,卻沒有導致美國民眾力挺台灣的比例顯著增加。華府與台北的關係變得緊密,但不重視外交事務的美國大眾,並沒有因此更認識台灣。
▲ 學者表示,台灣與華府關係變得更親近,不等於美國大眾因此更認識台灣。圖為川粉攻佔美國國會。(圖/路透)
助台軍事抗中 非美國「優先」利益
從傳統的地緣戰略安全觀來看,處於第一島鏈的地理位置,讓台灣可以對中國造成箝制效果,不過這背後的假設,是基於中國將會採取傳統的軍事攻擊來進犯台灣。
也因為這樣的思維,所以,強化台美關係總是以爭取必要時刻,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為目標。為了得到美國的軍事支援,從軍購、醫療物資,到金援美國智庫,甚至願意開放美國肉品進口,其實都只是為了爭取美國願意協防。
問題是,國際關係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的鐵律,說明了國與國之間的結盟,無法靠單方面強求,而必須是基於雙方有共同的利益。
用簡單的邏輯判斷就知道,在軍事上靠美國幫助台灣與中國對抗,雖然關乎台灣的生存,但恐怕不是美國優先想要守護的利益。
▲ 學者指出,透過軍事助台對抗中國,並非美國優先利益。圖為美國國會聯席會議。(圖/路透)
拜登挺台關鍵:台灣科技產業技術
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勢必優先處理美國受到疫情重創的經濟表現和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在有限的資源裡,拜登的對外政策,將會希望減少龐大的軍事開支,所費不貲的傳統軍事安全準備,不會是拜登政府有餘力安排的國安手段。
然而,跳脫傳統軍事思維,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在美中未來的貿易和科技戰中,強化台灣的重要性。
事實上,從近期美國國會發布的中國研究報告當中可以發現,台灣在半導體科技的生產能力,是美國政府未來鎖定與台灣積極合作的目標。
由此可知,台灣的科技產業技術,已被公認是美國在對中國的科技戰裡,極度想要拉攏的助力,也是台灣未來要求拜登政府持續支持台灣的關鍵籌碼。
▲ 去年9月美國次卿柯拉克訪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站在總統蔡英文與柯拉克中間。(圖/總統府提供)
中美科技戰 迫拜登正視台灣
很顯然地,短期內美中競爭的態勢不會有立即的變化,但是在拜登政府減少外在爭端的前提下,美國將會試圖尋找與中國合作的契機,而這很可能會使台灣在軍事安全角度上的抗中力道受到壓制。但是,美中之間在貿易和科技領域無可避免的競爭,也會迫使拜登政府必須正視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
民主黨政府或許不會敲鑼打鼓的支持台灣對抗中國,可是台灣如果能夠在兩岸關係上降低衝突姿態,冷靜思考如何運用手上的資源,讓美國無法只把台灣當成籌碼,也讓中國政府理解沒有衝突的必要,低調的韜光養晦將更有機會能提升台灣的價值,確保美中台三方關係的穩定!
熱門點閱》
► 拜登全面執政》劉德海/外交服務中產利益 台美經貿合作可望強化
► 拜登全面執政》劉寶東/少數民族和亞裔 將成美國政黨輪替焦點?
► 拜登全面執政》陳宗巖/拜登「多邊抗中」可能寸步難行 美中恐冰冷對峙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聽Podcast掌握美國及國際局勢
Apple:https://apple.co/3ibJl8F
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中之間在貿易和科技領域無可避免的競爭,將迫使拜登政府必須正視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