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自今年元旦起開放進口,日前傳出有燒臘便當店公告因使用國產豬肉,為反映成本而漲價,引發大眾撻伐。
另一方面,豬肉的替代品,即國產雞肉、牛肉及羊肉的銷量齊揚,價格也跟著上漲,羊肉價格並創下20年來新高點,是否因萊豬效應所致,引發不少疑慮。
有鑑於此,農委會發表聲明指出,若店家漲價歸因於國內豬價變動,則與實際國內產銷現況不符。令人狐疑的是,原本豬肉市場供給不變下,開放萊豬進口,應使豬肉市場的總供給增加,在消費者對豬肉需求不變下,國產豬肉價格理應下跌才對,為何反而上漲?而雞、牛、羊肉的供給也不缺,為何伴隨國產豬肉上揚?
豬肉市場供需平穩 恐是預期心理造成
若由國內豬肉市場的供給面來看,國內毛豬畜養量約600萬頭左右,以每天屠宰量2.3萬頭計算,國產豬肉的年產量大概90萬公噸,同時每年還需從國外進口約10萬噸的豬肉,以補市場需求不足之量。也就是在國內的豬肉市場供給中,有九成的豬肉是國產、國外進口將近一成。
根據農委會統計資料,2019年進口豬肉約11萬8,060公噸,其中冷凍豬肉約8萬4千多公噸,雜碎(大腸頭、腸衣、蹄膀、豬骨等)等則有2萬多公噸。
▲ 我國豬肉市場有九成是國產。(圖/記者屠惠剛攝)
而由過去10年平均來看,以加拿大進口比重約45.46%為最大,其次為美國的16.45%,再來是西班牙的15.75%、丹麥的8.05%及荷蘭7.96%,還有其他國家。
另就需求面來看,國內每年豬肉食用量約90萬至100萬公噸,除直接烹調食用外,部分做成水餃、肉包、肉羹、熱狗、肉漿、丸子等。
其次就豬肉進口價格而言,每個國家飼養毛豬成本迴異,豬肉進口價格自然有所不同,不同部位的價格也有差異。根據農委會畜產行情資訊網數據,過去10年來進口豬肉每公斤平均價格介於60至110元台幣,台灣豬肉每公斤平均成交價格為71.7元。
去(2020)年進口豬肉價格平均每公斤約80至90元間,甚至一度飆到110元,仍比國產豬的70元高出不少。此外,在豬肉價格在銷售過程中,因通路不同也造成消費者購買成本的差異;如一般民眾到豬肉攤購買的溫體豬肉,大部分是向批發商購買販售;若是進口豬肉,通常是跟中盤商進貨,中盤又是跟大盤商進,大盤則是和國際貿易商進貨,價格到消費者手上就會高出甚多。
▲ 過去10年,進口豬肉每公斤平均價格介於60至110元台幣。(圖/資料照)
衡諸上述的供給面與需求面數量,並未出現需求大於供給問題,國內豬肉價格按理沒有調漲空間才是。
若然,那可能就是:
一、因恐慌的預期心理因素,導致偏好改變:
因大眾對於萊豬的恐懼和排斥心理,對於不同國家的進口豬都存有戒心,進而一窩蜂追捧國產豬肉;在國產豬肉供給不變下,對國產豬的需求增加,廠商為了取得國產豬,故而加大訂購,結果造成國產豬肉價格上揚的局面;加上末端的餐飲及小吃店可能「趁勢漲價」,連同豬肉便當跟著漲價。然而,實際是否如此,還需經市場調查才能確認。
另一方面,公平會也要調查市場價格上漲有無聯合漲價、壟斷等違法行為。
二、季節性需求因素:
根據以往經驗,每當年關將屆前及寒流來襲,吃火鍋人數大增,對於各式肉品的需求也較平時增加,而造成價揚。但一般而言,只要供應量充足,應可消除季節性價格上漲。
▲ 學者分析,寒流來襲,吃火鍋人數增,導致肉品價格上揚。(圖/記者黃士原攝)
「豬肉儀表板」立意甚佳 但應標誌美豬與萊豬
目前,衛福部網站設立「豬肉儀表板」,自元月4日起揭露每天及累計台灣豬肉與進口豬肉的來源與數量,供大眾查詢,可讓資訊更為透明,減輕民眾對進口豬的疑慮,立意甚佳。
但截至1月7日已有108噸的美國豬肉、內臟等進入國內市場,儀表板卻持續掛零,與衛福部食藥署「邊境查驗自動化管理系統」資訊不同,引起不少質疑,平添大眾心中疑慮。
再者,只標誌進口數量,民眾也難以區分美豬與萊豬,而將所有進口美豬視為萊豬,就會反映在國產豬肉價格上,反而有損國人荷包。
▲ 豬肉儀表板,台灣豬肉與進口豬肉每日統計。(圖/翻攝自食藥署)
平情而論,為國人健康把關及維持民生必需物價穩定應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事,目前開放萊豬進口,不僅民眾對於食用豬肉產生恐懼,也發生國產豬肉及雞、牛、羊肉價格在季節性共伴效應下順勢飆漲的亂象。建議政府除了讓進口數量、品項及價格的資訊更透明化外,也要做好供應鏈追溯,將國人的健康擺第一。
熱門點閱》
► 李沃牆/比特幣破三萬美元 巴菲特口中的「老鼠藥」能成為主流支付工具?
► 2021展望》趙春山/可期待台美經貿深化 美促台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建議政府除了讓進口數量、品項及價格的資訊更透明化外,也要做好供應鏈追溯,將國人的健康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