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德國跨出戰略自主第一步 歐洲難在美中選邊站

我們想讓你知道…歐洲國家在美俄之間選邊站容易,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難。德國雖然跨出歐盟戰略自主的一步,但能走到那裡,還是要看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

▲德國總理蕭茲於4日前往中國大陸訪問。他是新冠疫情近三年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國家領袖。(圖/路透社)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本(11)月4日前往中國大陸訪問。這是他去年12月8日就任以來首次出訪北京,也是新冠疫情近三年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國家領袖,故受到德國國內與國際社會的高度矚目。

蕭茲訪中時機點不佳

在德國內部,支持蕭茲訪中者認為,在新冠疫情之後,德國新政府與中國領導人建立直接聯繫非常重要。德國基於本身的經濟需求,不可能對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視而不見;而反對者則擔心,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有利於中國「推動其政治議程」。更重要的是,由德國外交部主導的對華戰略文件,預計在明年春季才正式出台,在德國新的對中戰略形成之前,蕭茲訪中在時機上顯得過於倉促。加上蕭茲出訪北京正值中共「20大」剛結束的敏感時刻;因此,就如「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主席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所說:「這次出訪的時間點不佳」。

美歐的新對華關係:協同一致

中德關係是中歐關係的領頭羊,蕭茲在德國召開「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翌日,即展開他的大陸之行,不免引起包括美國在內西方盟國的高度關切。拜登總統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視為「最嚴重的地緣政治挑戰,且係唯一兼具意願與能力,重塑國際秩序之競爭者」;歐盟則把中國視為「系統性、制度性競爭對手」。美歐都希望在建構新的對華關係時,能夠協同一致,避免被中國「各個擊破」。

德國不願走美強硬抗中之路 蕭茲盼與中共同合作

▲蕭茲認為德國要與中國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加強合作,強調德國不想過度依賴中國,但也不想與中國「脫鈎」。(圖/路透)

蕭茲的政治立場被認為是「中間偏左」,故不可能不理解他此行可能引發的爭議;因此,他在行前特地投書美國政治新聞雜誌《政客》(Politico) ,表達了他心中的五點想法:

第一,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已非五年前或十年前的中國,而中國將更加強調對國家安全和國家自主的追求。因此,德國應調整和中國打交道的方式;

第二,他認為不僅是中國發生了變化,整個世界格局都發生變化;

第三,他認為儘管形勢發生變化,但中國依然是德國及歐洲的重要商業貿易伙伴;

第四,他同意「事務是在矛盾中發展前進」的說法,因此德國應主張和平解決各項爭議;

第五,他表示這次不僅以德國總理身分訪華,同時也以歐洲人的身分訪華。他在訪問前,已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等歐洲伙伴進行了溝通。他認為在當前情勢下,與中國直接對話尤其重要;強調德國不想過度依賴中國,但也不想與中國「脫鈎」,希望在兩國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加強合作。

蕭茲的想法表明,德國不願隨美國之後,對中共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紐約時報》引述觀察人士的話說,這反映了蕭茲對德國經濟的擔憂。身為德國總理的他,在德國走向衰退,歐洲陷入與俄羅斯對峙的局面時,必須小心翼翼地避免與中國產生對抗感。

俄烏戰爭引爆全球經濟性危機 歐洲領頭羊德國首當其中

▲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德國首當其衝,能源與食物價格居高不下。(圖/路透)

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德國是首當其衝。由於能源與食物價格高漲,德國上個月通膨率攀至10.4%,高於市場預期的10.1%。多家研究機構預測,德國明年將出現經濟衰退。有超過九成德國中型企業認為,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對企業經營造成致命性打擊,已有四分之一企業考慮外移。

外界注意到,本次隨同蕭茲訪華的還有多位德國商界領袖,其中包括了12名德國大企業的代表,這就顯示出他這次訪問中國,本質上就是一趟「招商之旅」。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進口國,德國係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德雙邊貿易額仍然有所增長。近年來,中國已成為德國大型企業的重要投資目的地。今年1至8月,德對中投資增速達30.3%,遠超越同期德對外投資約8%之增速,創歷史新高。

習近平:中歐合作建立在彼此尊重之上

今年是中德建交50週年,對於蕭茲的來訪,習近平表示:「相信這趟訪問將增進互相了解與互信,加深各項領域的實質合作,並為中德關係的下一階段發展擬定健全計畫。」對於習近平而言,更具重大意義的是,蕭茲是中共「廿大」後迎來的第一位歐洲領袖。習近平要透過蕭茲傳達的訊息是:中國支持歐盟「戰略自主」,但歐洲也應堅持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的立場。

所謂「第三方」,當然就是劍指美國。《日本時報》即引述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高級研究員斯莫爾(Andrew Small)的分析認為:「對北京來說,德國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其歐洲戰略的關鍵,有助於確保西方,特別是歐盟,沒有一個反對共產黨的統一戰線。」

歐洲國家難在美中之間選邊在 美中關係影響德國未來

▲歐洲國家在美俄之間選邊站容易,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難。德國能走到那裡,要看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圖/路透)

針對蕭茲在北京閃電式的訪問行程,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在媒體簡報會上表示,美國充分尊重且感謝德國想以自身認為最適合、最妥善的方式,管理與中國的雙邊關係;由於中德兩位領導人先前未見過面,美國尊重也理解蕭茲決定訪中背後的邏輯。

上述這段話是「話中有話」,美國刻意低調面對蕭茲的中國之行;但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歐洲和美國都非常擔心,蕭茲在這次訪華當中,是否有能力向北京傳遞出有關德國未來的走向和西方整體立場的清晰而連貫的信息。」

蕭茲與習近平對話時表示,在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下,他反對搞「陣營對抗」的立場。我認為這就是他要向外界傳遞的信息,類似冷戰時期,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所要採取的獨立路線;即在美蘇兩大強權之外,建立一個居於世界第三勢力的新歐洲。

俄烏戰爭確實讓歐盟展現前所未有的團結,並進一步向美國靠攏;但對歐盟而言,中國畢竟不是俄羅斯,基於經濟安全利益的考量,歐洲國家在美俄之間選邊站容易,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難。德國雖然跨出歐盟戰略自主的一步,但能走到那裡,還是要看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熱門點閱》

►Google評價準嗎? 用誠實換一盤免費小菜

►藍綠支持者歸隊 棄陳保黃可能性低

►媒體不應做球或挖坑 提問要幫助選民更認識候選人

►陳立誠/兼顧氣候與經濟的氣候工程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

二OO九年十二月,美麗島電子報在「引領兩岸問題討論」的簡單想法中誕生。創刊以來,美麗島電子報每天擴充政治、國際、兩岸、財經、生活專論以及新聞,鎖定重大議題,尋找各領域關心台海的專家投入專欄群。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