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期中選舉》民主黨守住參院多數 共和黨面臨路線之爭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國期中選舉的影響多半都是美國國內政治方面的。在外交政策上面,尤其是對中國及對灣這些政策方面,都不會有任何改變。這些政策領域是兩大黨目前具有高度共識的。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大致底定,民主黨守住了參院的多數,共和黨僅以微弱的多數拿下眾院。(圖/路透)

● 作者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經過幾天的計票,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大致底定:民主黨守住了參院的多數。原本預期共和黨的紅潮(red wave)並沒有出現,只有一個小漣漪(ripple),共和黨僅以微弱的多數拿下眾院。

美國眾議院一共435席,任期兩年,每兩年就要全面改選;參院一共100席(每州2席),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左右。這次同時有36位州長改選。

還有很多地方仍在計票(美國的選舉開票沒有像台灣這麼快,因為還要等郵寄投票等因素)。就在台灣時間11月13日早上,民主黨拿下了內華達州的參議員選舉,確定將會守住參院的多數(50席)。

美國憲政體系強調制衡 期中選舉制度不利執政黨

美國的期中選舉制度在設計上本來就會對執政黨相當不利,過去一百年來,執政黨總共只有在「三次」的期中選舉當中增加眾院席次,一次是在1934小羅斯福「新政」下的選舉,一次是911恐怖攻擊之後。前兩位總統,歐巴馬和川普剛上任後的第一次期中選舉,結果都很慘烈,例如歐巴馬當時一次掉了63席眾院席次,共和黨在2018也掉了41席。美國憲政體系就是刻意地要強調「制衡」這件事,所以有超過六成以上的時間是「分立政府」,也就是總統和國會多數黨屬於不同政黨。

由於美國現在的通膨嚴重,所以一般預期共和黨將在此次選舉大勝,然而這個紅潮未現,只有小漣渏,民主黨在眾院最後可能只會掉十多席,比起過去的記錄,共和黨只能說是慘勝。

為何共和黨比預期還要表現糟糕?

▲美國前總統川普海湖莊園開派對慶祝共和黨在期中選舉的勝利。(圖/路透社)

首先,共和黨人現在大力檢討的是「候選人品質」 (candidate quality)。在初選的過程當中,川普總統發揮了十足的影響力,只要他欽點背書的候選人幾乎都能贏得初選。然而早有不少共和黨的議員提出,許多候選人的品質是很有疑慮的。這也讓許多傳統紅州都選得很辛苦,甚至被翻轉。

第二,共和黨候選人們強調的議題,激發出了民主黨支持者們的投票意願。例如這次有許多「選舉拒絕論者」(election denier)們出來選舉,他們認為民主黨偷走了選舉,所以誓言要在計票過程當中幫助共和黨。在2020年的大選當中,川普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甚至鼓吹支持者們衝進國會阻止選舉人團的計票,還有事後被披露他打電話給一些州的州務卿(負責選務),叫他們幫忙「找出多的票」。試想,如果選舉拒絕論者當選州務卿或州長職務,然後在之後選舉當中直接幫川普找票出來,這會有什麼影響?很多選民出來投票是因為要阻止這些很可能會危害整個體制的人。

另外,前陣子最高法院推翻了行之有年的羅素─韋德(Roe v. Wade)案,不再由聯邦法律保護婦女的墮胎選擇權,這對全體選民來說都是極大的震撼。要知道的是,像墮胎權、擁槍權、環保與開發、平等權這些議題,都是美國社會最根本的分歧點(有點像是我們不管討論什麼事情都會回歸到藍綠、統獨、中國因素),而大法官們推翻了半世紀以來的保障,對自由派選民來說,是一個超級巨大的危機來臨。這次有些州推出了反墮胎公投,但即使是在肯塔基州這樣子的保守深紅州,反墮胎公投都沒有通過。可見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們,直接挑戰了不管是自由派或保守派選民們的心中偏好。(人們更擔憂的或許會是,除了墮胎權的保障,之後還會有很多的憲法保障判例受到大法官的挑戰)

民主黨守住參院多數 眾院議長之爭出現變數

對民主黨來說,守住參院多數代表著拜登政府推行法案的難度稍微減少,至少可以掌握一院國會,不會是兩院都需要跟共和黨協商。

▲佛州州長在此次選舉的表現相當好,有望去挑戰川普目前在共和黨內對於2024總統大位候選人的領跑地位。(圖/路透)

對共和黨來說,接下來會面臨嚴峻的路線之爭,尤其是到底該怎麼面對川普遺緒的問題。川普很顯然地對共和黨來說是一個雙面刃,一方面有很多死忠支持者,但一方面卻無法吸引中間選民。(這是一個中性的陳述,不是在批評川普的意思。而且這也是很多共和黨人的評估)

這次共和黨內的明日之星:佛州州長羅恩.迪尚特(Ron Desantis)的選舉選得相當好,他應該會有很高的動能去挑戰川普目前在共和黨內對於2024總統大位候選人的領跑地位。他本人的政治立場是標準典型的保守派,但言行方面,相對來說沒有像川普一樣這麼地鮮明。

對共和黨來說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地方,是在眾院方面,原本篤定要當議長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已經開始被黨內許多人挑戰,認為他領導無力、選舉選得太差,所以讓眾院議長之爭出現變數。同時黨內的一些基進份子、意識型態上比較色彩鮮明的幾群人,因為共和黨的多數優勢太少,勢必要更依賴與少數團體的合作,所以一般預期這些基進份子的影響力會提升。

▲原本篤定要當議長的麥卡錫開始被黨內許多人挑戰,認為他領導無力、選舉選得太差,所以讓眾院議長之爭恐怕會出現變數。(圖/路透)

(註:美國沒有「黨紀」這件事,跟我們很不一樣。所以在推動法案的時候不能夠用黨紀去要求所有同黨議員們投票)

不過,以上這些討論多半都是美國國內政治方面的。在外交政策上面,尤其是對中國以及對台灣這些政策方面,都不會有任何的改變。這些政策領域是兩大黨目前具有高度共識的。

熱門點閱》

►拜習會》趙春山/寄望美國傳達訊息 台灣憂棋子變棄子

►拜習會》雙方紅線無交集 美中競爭難改變

►期中選舉開啟美中競爭新局 莫讓台灣成為戰爭最前線

►敏迪選讀/期中選舉影響內政 難影響美援烏衛台決心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

國會是美國的立法單位,關係著美國內政外交的政策走向。秉持著開放資料、開放政府的精神,我們希望透過集結及整理美國國會台灣相關法案,讓更多人能了解、甚至參與美國的政策決策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