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

二OO九年十二月,美麗島電子報在「引領兩岸問題討論」的簡單想法中誕生。創刊以來,美麗島電子報每天擴充政治、國際、兩岸、財經、生活專論以及新聞,鎖定重大議題,尋找各領域關心台海的專家投入專欄群。

總統大選 侯友宜須克服這12道難關

民進黨雖然在地方公職選舉中慘敗,但中央層次的選舉仍有優勢,侯友宜顯然尚未取得優勢,所面對的障礙也比較多且難。他必須快速提升高度,擴大格局,組織強大團隊,並且獲得黨組織有力的支援,才有可能厚植實力與戰力,獲取強大動能,從而達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2023-03-29

趙春山/中共一改戰狼外交 習試圖向俄烏遞橄欖枝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結束他本月20至22日的莫斯科之行。中共把習訪俄定位為一場和平與合作之旅,說明目的不僅是一次國事訪問而已;中共還希望藉此向國際社會遞出橄欖枝,塑造中共追求和平的國際形象。

2023-03-25

民進黨只有台灣牌可出 國民黨剩「討厭民進黨」可打

賴清德的貧乏、空洞、只剩台灣牌,固然有民進黨內複雜因素,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和國民黨的每一個可能人選,都不足以對賴清德產生壓力。不管光譜位置對不對,賴清德好歹還有「台灣牌」可以打,國民黨的候選人呢?年底又有什麼牌可以打?

2023-03-16

南投吞敗現出藍軍問題 「討厭民進黨」不再是紅利

4日舉辦的南投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前縣長林明溱敗了。雖然早在投票之前,國民黨內就認為選情艱困,輸的機率不小,但結果翻出來還是讓不少藍營支持者感到錯愕,一時間各種檢討聲四起。

2023-03-07

盧秀燕表態不參選 提醒藍軍吃相不要太難看

去年的大選,國民黨中央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幾乎都是這些縣市長自己領軍衝鋒陷陣,打出一片天。盧秀燕不選的表態,不僅僅是消極的說自己不要什麼,也同時在提醒國民黨在爭奪的那些人,不要玩得太過、太難看。今年的大選,國民黨依舊得靠這些諸侯們。

2023-03-06

趙春山/美中強化外交角力 中國為台海「預防性外交」

中共非俄烏戰爭的「當事方」,確有充當調人的制高點地位;但也因此出現中共官媒所稱的「中國特殊責任論」,讓中共陷入一場可能「吃力不討好」的困境。俄烏雙方都堅持自己立場,關鍵在領土之爭。

2023-03-02

肆意阻撓陸信眾弔唁星雲大師 蔡英文遠不如陳水扁

星雲法師對兩岸的貢獻無疑會彪炳史冊。就是這樣一位智者,在他圓寂歸天之際,本應是兩岸攜手同悼,但蔡英文當局卻橫加阻撓,不只是對星雲大師的不敬,更是愧對兩岸民眾的善心。就因應兩岸僵局這一點來說,蔡英文都比不上其民進黨前任陳水扁。

2023-02-18

柯文哲政治實力與要價有落差 參選到底恐遭邊緣化

在郭台銘表態沒有「郭柯配」之後,柯文哲即便想要當郭台銘的副手也不可得,就只剩下「藍白合」一途。但以目前的情勢來看,郭台銘若真能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回黨也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斷然沒有再找非國民黨人擔任副手的道理,不可能找柯文哲搭檔。

2023-02-17

誰披藍袍出征2024總統? 郭台銘是最大變數

侯友宜、郭台銘、朱立倫最有機會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他們三人各有其政治優勢及短板,如何在不破壞國民黨團結氛圍下贏得藍營支持者的信賴與大多數民眾的信任,便成為他們最後是否可能出線的最關鍵問題與因素。

2023-02-14

郭台銘「等國民黨一套辦法」 恐再度步上四年前歧途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看似是真的起心動念要投入總統選舉,8日上午到佛光山弔唁星雲大師時大談「服務人民有很多方式」,會找時間向大家報告;9日下午被問到是否回國民黨,郭台銘又說「在等國民黨的一套辦法」。

2023-02-13

趙春山/布林肯訪中踩煞車 美中沒為營造高層外交努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延後他擬訂於本月5、6兩日的中國之行,原因是美方聲稱發現一顆中國偵察氣球,出現在美國陸基核武重地上空,疑似從事間諜任務。雖然中方對此表示遺憾,但布林肯指控中共此舉「侵犯美國主權和違反國際法,既不負責任也令人無法接受,不利雙方原先準備進行的實質性討論」。

2023-02-07

單厚之/溫暖不能只限於同溫層 內閣改組換湯不換藥

新內閣昨天(1月31日)上任,行政院長陳建仁在交接典禮上除了表明全力以赴推動重要施政的決心,也重申蔡英文日前指示「溫暖堅韌內閣」的定位。但從陳建仁內閣的起手勢來看,陳內閣的「溫暖」似乎只暖到民進黨的同溫層,民眾很難有感。

2023-02-01

趙春山/2023年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

今(2023)年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經濟。因為新冠疫情、地緣衝突、物價飆漲、利率升高等一連串問題環環相扣,今年全球經濟有陷入衰退的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在去(202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就已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2.7%,低於去年的3.2%。

2023-01-31

單厚之/賴清德以鋸箭法 難治從頭到腳都是病的民進黨

在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賴清德未來如何跟社會對話、「向公民報告」,才是他是否能夠更上一層樓、邁向總統大位的關鍵,但至少從目前來看,賴清德仍然是保守有餘、開創不足。只靠鋸箭法,既解決不了民進黨的沉痾,也不足以讓賴清德帶領民進黨勝選。

2023-01-17

單厚之/蘇揆是否留任 暗示去留不完全操之於總統

近日民進黨的內閣改組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撲朔迷離,一方剛放話說內閣會改組,另一方就立刻帶完全相反的風向。雙方高來高去、刀光劍影,交手都快一個星期,也沒有明確的進展,如今的民進黨,像極了以前的國民黨,李登輝時代那個極為宮廷的國民黨。

2023-01-13

陳淞山/讓台灣在中美間共存共榮 藍綠領導者最大課題

賴清德的「務實台獨」路線,其實就是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政治路線,不是「蔡規賴隨」的問題。縱使黨內各大派系或政治人物各有不同的理解或詮釋,但也最終形成民進黨的主流共識主張,蔡英文總統沒有調整或改變過,賴清德也以「務實台獨工作者」來加以承繼下來。

2023-01-19

陳淞山/賴侯競逐總統是場龜兔賽跑 起手式得先機

賴清德與侯友宜的總統大選競技,就會是賴清德率先起跑,侯友宜「慢磨慢燉」隨後追趕的一場「龜兔賽跑」政治遊戲,到底誰能最後領先到達終點?的確就是五五波的政治戰局!

2023-01-07

國民黨等不起郭台銘 郭董選總統隱憂不比侯友宜少

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勝,總統提名也提前被搬上檯面,侯友宜元旦一句「我們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就被解讀為是總統大選的起手勢。週刊也報導,郭台銘跟侯友宜曾3次會面,雖然沒有談成搭檔,但也達成「你選,我就不選」的共識。

2023-01-04

陳敏鳳/光靠賴清德 難扭轉民進黨頹勢

在野黨目前攻擊最大的就是連任之後的蔡總統,極少出面開記者會,大都以寫臉書或者發新聞稿的方式來面對人民,這一點的確讓人百思不解,對民進黨殺傷力大也是爭議性大的議題,例如兵役問題及疫苗問題,蔡總統彷彿與之無關,這都是大傷。

2022-12-27

民進黨選後檢討已讀不回 賴清德敢不敢大破大立

準民進黨主席賴清德21日晚間舉辦第一場「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以「已讀不回」會有更大危機,來形容民進黨敗選至今的態度。但在賴清德發表會還在進行的同時,蔡英文總統就在臉書發表選後檢討文,並宣布下週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頗有搶話語權的味道。

2022-12-23

趙春山/美國想在非洲秀肌肉 得先加緊補課

美國隊這次參與峰會的非洲國家領袖,釋出了極大的善意。拜登宣布美國支持非洲聯盟成為G20的永久成員,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向非洲提供550億美元的投資,還與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 秘書處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以擴大雙方之間的貿易,並吸引在非洲大陸的投資。

2022-12-20

陳淞山/民進黨走入三頭馬車時代 賴清德前途顛簸

在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鄭文燦市長又因論文抄襲事件而暫時中斷更上層樓的「念想」,賴清德副總統的參選黨主席就是「唯一」的政治選擇與責任承擔。畢竟,這是傷痕累累的民進黨在中間選民與年輕選票大量流失,「蔡蘇體制」中央執政失能且失靈,必須改頭換面重整旗鼓的關鍵轉折時刻。

2022-12-14

陳敏鳳/王鴻薇提名模式 未來適用侯友宜

九合一民進黨敗選,數據反應了選民這次為何不挺民進黨的原因,可綠營檢討似乎仍慢條斯理,不慌不忙,藍營卻已經積極備戰2024,朱侯之間也逐漸謀求互信基礎,朱立倫還提2D戰略,想化解來自美國的壓力。

2022-12-06

趙春山/中美重啟對話 盟友調整「一面倒」政策

民進黨的「抗中保台牌」在選舉中失靈,不是因為選民對中共的安全威脅無感,而是覺得民進黨的「抗中」無以「保台」;更重要的是,外在因素沒有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僅管如此,我認為「抗中保台」仍有可能在2024年總統大選時,再度浮上檯面,成為朝野政黨攻防的一個「戰場」。

2022-11-29

趙春山/經濟比台海更迫切 岸習會鬥而不破中持續對話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習近平17日在曼谷的會面,特别受到關注。這是中日首腦時隔3年的再次面對面會談,也是岸田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會談。雙方同意加強溝通,儘早啟用作為防務部門間相互通報體制「海空聯絡機制」核心措施的熱線,以及加強外交和防務部門高官間的「安保對話」。

2022-11-22

高虹安是面照妖鏡 國家機器傾全力拉下?

今年的大選,民進黨從一開始信心滿滿要光復首都、延續五星執政、要贏得人民最大的支持,逐漸變成棄守中部縣市、「決戰北台灣」;到如今彷彿又變成「決戰新竹市」、「決戰高虹安」。選舉結果還沒出來,民進黨和支持者的士氣,已經全部趴在地上,只剩下新竹市這一點點的念想。

2022-11-16

拜習會》趙春山/寄望美國傳達訊息 台灣憂棋子變棄子

這次「拜習會」討論的議題非常廣泛,包括雙方競爭和合作的部分,但沒有人預期會產生具體的成果。僅管如此,雙方把競爭的議題擺在檯面上,釐清自己的基本立場,不僅可以避免誤解誤判,勿使雙方關係螺旋式下降,而且可以透過利益交換,開拓其他議題的合作空間。

2022-11-15

趙春山/德國跨出戰略自主第一步 歐洲難在美中選邊站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本(11)月4日前往中國大陸訪問。這是他去年12月8日就任以來首次出訪北京,也是新冠疫情近三年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國家領袖,故受到德國國內與國際社會的高度矚目。

2022-11-09

藍綠支持者歸隊 棄陳保黃可能性低

黃珊珊雖然民調一度領先陳時中,有棄保陳時中的條件,但並沒有抓住機會,讓綠營穩住陣腳。結果棄保沒有發生,藍綠兩邊同時抽走部分支持者,中間選民又因為西瓜效應、不想浪費選票,轉而支持當選機率較高的蔣萬安,這才是導致黃珊珊和陳時中死亡交叉,蔣萬安民調持續攀升的原因。

2022-11-08

趙春山/從韜光養晦到奮發有為 中共盼獲得更大影響力

習在這次中共廿大的報告中,再度說明:「當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於各國人民的抉擇。」中共廿大後,習近平的權力已定於一尊;在王毅「入局」後,新的外交團隊也呼之欲出。習近平能為中國人民在外交上做出什麼選擇,這是世界各國關注的一個問題。

2022-10-25

陳時中仇恨值持續攀升 「棄陳保黃」威脅到蔣萬安

陳時中、黃珊珊死亡交叉後,北市選戰的看點變成蔣、黃之爭,雖然理論上陳時中不可能被棄保的太乾淨,淪落到4年前姚文智的境地。但如果「棄陳保黃」真的發酵,黃珊珊的民調和看好度都拉高,蔣萬安也未必就能穩贏。

2022-10-20

趙春山/穩定壓倒一切 搞好內政是習近平當務之急

中共「廿大」後,習近平會擁有足夠的權力,來創造他的「新時代」;但絕對權力會造成絕對的腐化,習近平能否用他的權力實現其「中國夢」,就看他如何抓住機遇克服挑戰。

2022-10-18

趙春山/台灣應強化自衛能力 走出安全困境是當務之急

今年的國慶演講是內政為主,在外交和大陸政策方面少有著墨;而且採取的是守勢大於攻勢。我想這和時機有關,因為台灣正值地方選舉,美國進行中期選舉,中共處在「20大」前夕,台灣內外情勢都充滿許多不確定的變數。當務之急是站穩腳步向前行;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說,早早讓台灣走出「安全困境」。

2022-10-12

台北市長選舉三腳督 今年沒有棄保效應

距離年底大選只剩下52天,台北市長選舉的結果,對藍、綠、白三黨未來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從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開始,台北市民有豐富大選「棄保」的經驗,一般都認為今年也很難例外,但由於候選人特質和實力的不同,今年的棄保的模式也和往年有所不同。

2022-10-05

趙春山/美國犯和普丁同樣錯誤的風險 高估軍事力量

俄羅斯今天的內外處境,已和當年併吞克里米亞時有所不同。普丁處理克里米亞問題迅速果斷,幾乎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他在國內的聲望,也因此水漲船高;但自今年2月發動侵烏戰爭後,俄軍在戰場上死傷慘重。尤其9月初以來,俄軍在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地區,遭到烏軍強力反攻,使普丁面臨國內的反對聲浪。

2022-10-04

趙春山/美國挺台力道加大 道義之交勝於利益交換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頻頻針對台海問題表態,而且一次比一次說的露骨。拜登連續拋出台海議題,顯然受到國會的支持,並且很大程度反映當前的美國民意。

2022-09-28

單厚之/高虹安的菁英傲慢 綠營順勢嘲諷菁英好嗎?

因為「菁英傲慢」而拒投高虹安的民眾,原本就不是高虹安擅長爭取的選票;在高虹安表態道歉後,會流失的量也未必有綠營想像的多。「菁英傲慢」算是一個精準的辭,經此一役,高虹安強化的自己「菁英」的形象,有利於強化科技業代言人的人設,而伴隨而來的「傲慢」形象,則是高虹安必須要努力化解的。

2022-09-22

趙春山/二十大前的外交暖身 中國企圖主宰「世界島」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本(9)月14至16日訪問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兩個中亞國家,並參加在烏國撒馬爾罕(Samarqand)舉行的第22次「上海合作組織」(SCO)元首峰會。這是習近平在新冠疫情爆發後,近三年來的首次出訪行動,又正值中共「20大」前夕,故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2022-09-20

趙春山/女王見證大英帝國滄桑 維持君主立憲為查爾斯任務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於本(9)月8日逝世,享壽96歲。雖然英國已不復當年「日不落帝國」雄風,但女王的去世仍受到全球的關注,英國國內與世界各國領袖同表哀悼。

2022-09-14

趙春山/終結冷戰的推手 戈巴契夫留下的政治遺產

戈巴契夫終結「冷戰」有功,並因此獲得1990年諾貝爾和平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國際社會又出現「新冷戰」的說詞。在中美戰略競爭之外,普丁也想藉侵烏戰爭,恢復昔日蘇聯的強權地位。歷史是一面鏡子,不知人類要累積多少悲劇,才會記取痛苦的教訓?

2022-09-06

選民含淚選爛蘋果 別再玩灑狗血扣帽子的政治鬥爭!

國民黨的無能腐敗已經深植民心,難以撥亂反正!民進黨的蠻橫霸道及是非價值的錯亂失序,更已讓外界點滴在心,揮之不去!民眾黨的柯文哲又是「嘴賤禍國」、領導無方,讓所謂的「第三勢力」發展蒙上層層隱憂!最後不管如何發展變化,年底的地方選舉註定就是一場「爛蘋果」政治大賽。

2022-08-29

趙春山/「促統」名列中共對台議程 別忽略「軟的一手」

本(8)月10日,中共國台辦發表了《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由於中共在同一天宣布,結束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的軍事演習,因此白皮書選在此刻出台,難免備受關注。

2022-08-17

單厚之/高嘉瑜「一屍五命」愈來愈像神預言

對於「力挺」林智堅,蔡英文的話有所保留。蔡英文說,「請全體黨公職,團結一致,相信自己的同志,支持林智堅捍衛自己的清白」。蔡英文沒有說「我相信林智堅的清白」,而只要大家相信同志,意即林智堅的清白要靠林智堅自己去捍衛,民進黨並不敢替林智堅掛保證,只是支持「林智堅捍衛自己」這件事。

2022-08-11

趙春山/裴洛西貫徹反中立場 拜習通話稀釋爆炸性衝突

中美高層互動,尤其是拜習通話,應對裴洛西訪台可能造成的「爆炸性」衝擊,產生若干「稀釋」的作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美中關係表面上高調、敵對,但如果通過首腦會談,內部達成某些諒解,也不會公開高調表現出來。我們不排除拜習通話,有討論到裴洛西訪台事件的危機管控問題。

2022-08-02

趙春山/裴洛西訪台影響拜登政涯 中美關係牽動兩岸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計畫8月率團訪台。消息曝光後,外界的反應聚焦在裴洛西訪問的時機和動機,中共可能做出的回應,以及此行對台美中三邊關係的影響;但沒有人確定裴洛西能否順利成行,更無法判斷中共的具體回應,整件事看起來就似一齣《羅生門》。

2022-07-28

陳敏鳳/「換堅」可能成民進黨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論文門已經沸沸揚揚,但花了12億重建的新竹棒球場卻出現工程品質極度低落的情況,等於戳破林智堅新竹市的政績,傷害情況比如4年前高雄五千天坑,執政成績的神話破滅,對林智堅選情是致命傷。

2022-07-26

NCC新草案通過將迎網路戒嚴時代 言論自由絕不容侵犯

「數位中介服務法」是以原先已被各方認定為惡法的「數位通訊傳播法」為基礎,將內容擴充變造,並且裝上利牙,授予政府網路管理超大權力,而對平台業者及使用者課以司法懲處責任,更是賦予專責機關尚方寶劍,未來政府箝制網路言論可以無往不利。

2022-07-05

援台疫苗外交背後大國角力 中國和日本的兩難

援台疫苗背後的外交交鋒與大國政治邏輯 ,應如何理解?日本疫苗援台,和「干涉中國內政」有何關聯?日本為何要冒觸怒中國的風險援台?美國的角色為何?

2021-07-13

陳國祥/川普傲慢面對病毒 減損美國政府抗疫能力

川普傲慢執政,目空一切,終於逃不過被他蔑視的新冠病毒侵襲。川普不把正在發生的事當作一場毀滅性的災難,而將其視為一場明星薈萃的活動,可以藉機發揮他真人實境節目的高超演技。在這方面,他自信演技超絕,足以把美國人逗得如痴如狂,保送他圓連任夢。

2020-10-06

陳國祥/侯友宜2024選總統無懸念 新北市江啟臣接棒勝算最高

奄奄一息的國民黨上週在谷底中開了一次全代會,通過關於兩岸的主張與「一章四法」黨改革方案。主席江啟臣在閉幕時吹哨壯膽,強調「走過低谷後就是上坡,上坡雖辛苦,但前方必有藍天」。國民黨重見藍天難如登天,但也不是毫無希望。

2020-09-08

高市補選》王正寧/國民黨憂韓國瑜嚇跑中間選民 兩面討好可能挨耳光

國民黨李眉蓁陣營,雖然黨內大老,以及新北市以及台中市長侯友宜、盧秀燕兩大諸侯都已南下助陣,雖然黃復興黨部之前傳出韓國瑜選前之夜「一定會出來」,但面對相關問題黨內始終沒有明確的答案。內部至今還是將韓國瑜視為兩面刃,是否站台還需要評估。在選前之夜前夕,終於拍板韓國瑜將公開力挺。

2020-08-14

王正寧/蔡英文如何避免「世俗化」的民進黨連番出事?

前太流董事長李恆隆為搶奪SOGO經營權,涉嫌行賄多名跨黨派立委,檢調大動作搜索立法院並聲押立委,而台北地方法院亦裁准羈押蘇震清、廖國棟以及陳超明3人。其中,蘇震清除了收賄最多,被視為「肉粽頭」之外,在黨內被歸為蔡英文總統嫡系人馬,因此,在此集體收賄案中角色最為突出。

2020-08-07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