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UCSD經濟博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經濟金融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拜登與副手賀錦麗 20日在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的見證下,於美國國會大廈西面宣誓,正式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副總統。新任總統要如何將美國從川普時代的混亂,再返「正軌」?
2021-01-27
美國新選任總統拜登1月20日將上任。目前拜登已經開始籌劃近500人新政府人選,這份名單裡,最後會有很大一部分在拜登正式上台後,成為政府的官員。因此,這份名單受到非常大的關注,也是外界解讀「拜登新政」方向的主要依據。
2021-01-03
沒有家產,但有安定的心,只有特殊的君子人。但老百姓,沒有家產心就容易浮動。一旦心變得浮動不安,就容易放縱乖僻,那麼違法亂紀的事,沒有做不出來的。
2020-10-23
AI 自我學習系統並非自主運作的系統,但是,電腦能夠探勘複雜資料來學習和完美執行特定工作,已經變得越來越常見。AI深度學習,只要懂得定義問題,有足夠質量的資料、有轉化為模型的能力,幾乎可以應用在任何決策問題上。
2020-09-25
為了拯救經濟,各國紛紛推出救市政策,但短期間救了市場,卻相對擴大了所得差距,加大了貧富不均。如何讓年輕人有機會翻身,發揮潛能,脫離貧窮?在科技的進步下,「共享經濟」的制度設計,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良性混合體,就會給年輕人提供機會。
2020-08-27
新冠肺炎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個人防疫或醫療的問題,而是還有前所未有的連鎖反應。新常態已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制度,種下改變的因子,未來的面貌可能與前大不相同。
2020-07-24
知名車廠Audi提出「第二十五小時」的概念。因為現在平均每人通勤要花一小時,等於自動駕駛幫我們尋回失落的一小時,讓通勤不再是無聊、疲憊。這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重塑人類行的自由。
2020-05-26
各國政府為了救社會、救經濟,窮盡所有力量推出不同的政策。我們可以歸納成最重要的兩項工具: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也就是政府的「倚天劍」與「屠龍刀」。利用先揮倚天劍,緊急的救「市」,之後再耍屠龍刀,用財政政策來救「世」。
2020-04-28
美聯準會「恐慌救市」下猛藥,既無助控制疫情,反而引發投資者疑慮升溫。而且在目前程式演算法交易盛行的年代,持續大幅拋售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還會導致流動性危機,進而形成螺旋式下跌,過度的政策反應反而會適得其反。
2020-03-24
《寄生上流》中的「窮酸味」背後所代表的就是貧富不均問題,其實不只韓國,全球各國都面臨貧窮反撲的問題。貧窮加劇社會對立,造就世代鴻溝,也讓主張反貿易、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風起雲湧。
2020-02-26
2019年,國際貨幣基金會五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最後以3.0%收尾,創2009年以來的新低。原因是中美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的影響,帶來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進入2020年後,原來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可能出現一些變化。
2020-01-22
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現行的稅制體系帶來了革命性挑戰。像蘋果、亞馬遜、谷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其利潤並非完全依靠有形商品,部分利潤來自於軟體專利之類的智慧財產權所衍生而來的使用費收益。
2019-12-26
今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印度學者班納吉、法國學者杜芙若與美國學者克雷姆共獲殊榮,他們得獎理由是對於「全球貧窮問題」的傑出實證研究。
2019-11-26
降息是美聯準會為對經濟放緩而採取的預防性行動。但此次降息並不是完全針對美國國內的經濟下行風險,而更多指向其他外部風險,包括貿易戰等因素。
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