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軍釋出的宣傳影片聲稱登島破襲實戰化訓練可提升特戰小隊快速反應、全域突擊作戰能力。但是顯然共軍文宣體系拍攝此等影片極不到位,讓人看出漏洞處處,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拍攝軍事演習真是獻醜不如藏拙,不要弄巧成拙,反而弄得難堪。
2022-07-26
新春伊始,談談中國大陸「中央一號文件」與「中央軍委1號命令」;上述兩份文件已成中共年度軍政事務開張「起手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2-01-04
針對桃園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公投日期日益接近,朝野攻防日趨白熱化,作者日前於《雲論》以「天然氣接收站國家安全威脅無人聞問」為題,針對臺灣各個天然氣接收站本身所面臨國家安全威脅,所提出分析評論,獲得不少朋友回應。本篇則為續篇。
2021-12-03
台灣的陸地液化石油氣接收站接收碼頭,都是採用高樁式碼頭設計,如今見到解放軍海軍進行相關測試驗證,吾人必須有所警覺,是否台灣各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碼頭,將會成為共軍對台用兵時,所將選擇與鎖定之重要戰略目標?在此逐項提出分析與應注意方向,期能喚起國人注意。
2021-11-05
中國歷朝歷代都是由政治風向引領社會脈動,此等傳統運作模式通常都透過政治領導者,以家長式身段公開宣示特定政策用辭,以便設定未來政策基調以及各項政務發展運作指導原則。假若要問當前中國大陸最受關注政治語彙以及脈動指標,自然就是被各方解讀時,定位與結論呈現出非常極化現象之「共同富裕」。
2021-10-02
中國大陸於本年9月1日正式開始施行最新修訂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在施行前兩日,台灣媒體突然掀起與論攻勢,對該法內容提出多項不實指控,但卻在口誅筆伐鳴鼓而攻過程中,除曝露本身對國際基本法理充滿無知之外,更對於此等法條缺乏認識,亦對整個大陸情勢發展無法精準掌握之窘態困境。
2021-09-02
中國大陸目前針對核戰略所用武器、裝備與設施各項發展建設,其實焦點不是在於打擊力與突穿防禦能力,而是在於其核武兵力在執行核反擊任務前,承受敵方先制核武打擊之存活力。
2021-07-02
最近美國政壇不斷有人針對兩岸政策放話,在野學者專家與退職官員呼籲「戰略清晰」,美國就北京對台動武應該明確表態將出兵干預協助防衛;但在朝官員則是立場相反,公開反駁不能將話說死立場點破,反對將底牌攤出,堅持要保持「戰略模糊」。 但這樣針對台灣好嗎?
2021-05-07
2001年4月1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南海發生軍機撞擊事件,解放軍軍機墜毀,飛行員王偉喪生,而美軍EP-3型電子偵察機緊急迫降海南陵水機場,最後在美方道歉,並依據北京要求將該架偵察機拆解運回後落幕。這事情又對於美國的軍事保密措施有何影響?
2021-04-07
美國拜登總統透過白宮官方網站,於2021年3月3日下午發布「暫定版國家安全戰略指導」(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這又代表什麼意涵,就讓本篇文來告訴你!
2021-03-04
英國與中國大陸針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ritish National〔Overseas〕passport,簡稱為BNO護照或是BN〔O〕護照)再度進行較勁。但作者認為,此舉只是底氣不足的倫敦在政治牌桌上打算唬牌,卻已被北京看穿其中底細,來個反手將軍!
2021-02-02
義大利飽受疫情肆虐,經濟蒙受嚴重打擊之際,政壇卻是風雲再起,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在前總理倫齊(Matteo Renzi)所率領義大利活力黨(Italia Viva),針對孔蒂政府未接受該黨所提政策建議,致使處理疫情失當,造成經濟衰退嚴重影響民眾生活
2021-01-28
2020年大陸面對國際軍控體制,建構出兩項並未受到國際社會關注,但會發生深遠影響力之重要里程碑;首先是加入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其次就是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此兩者在表面處理過程上雖然看不出任何因果關係,其實卻是會相互呼應支持,也是大陸努力成為負責任強權重要指標。
2021-01-06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於近日公布新任國防部長人選,提名非裔退休上將奧斯丁出任,但從媒體紛紛是根據「族群平衡」政治來解讀該提名,這也顯示美國的族裔玻璃天花板依舊存在。
2020-12-14
美國大選投票已結束多時,但各式政治爭議未解,尤其是川普明確表露對敗選的不甘心,更使美國政局難以穩定,進而傷害到美國民主體制在國際社會之信譽。
2020-11-26
日前立院針對含有瘦肉精美國肉類產品進口問題進行質詢時,某位素來以潑辣剽悍聞名政壇,慣以腳踹破門代替以手敲門之執政黨立委,在台下插嘴譏諷說出可以選擇不吃這些肉類食品,不過此言實在真是曝露出不食人間煙火無知。其實面對食安威脅,民眾真是無從選擇,否則食品安全事件不會不斷重演。
2020-11-03
美國大選逐步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儘管各項負面選舉招式逐漸浮現檯面,抹黑抹紅小道消息四處流竄,但整體說來,何方顯露出老神在在姿態,何方卻是氣急敗壞到處奔走,或許就可猜出誰是勝券在握,誰是在進行困獸之鬥。
2020-10-20
十月初當全球關注美國大選選情發展,將焦點置於是否將再度上演十月驚奇之際,傳出美國總統川普確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陽性反應,並且嚴重到必須立即住院治療,緊密觀察病況發展地步。
2020-10-05
北京與教廷雙方在兩年前針對主教任命權,所簽訂臨時協議即將於10月22日到期,9月14日教廷主管外交事務之國務樞機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公開對外透過媒體表示,希望能夠獲得北京同意延長協議。
2020-09-25
最近美國在外交上有像老案重提之重要舉措,並未受到國際關注,但卻是美國與歐盟關係上重要原則議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宣布,將針對國際刑事法院(ICC: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首席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進行制裁,以便阻止其進行司法調查。
2020-09-17
蔡英文總統親自上陣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引起人心不安群起撻伐,整個社會關切都聚焦在肉品進口後,對國民健康所可能造成之衝擊。但就目前政治運作狀況,以及在野黨亂槍打鳥鬆散反制狀況判斷,最後必然是橫柴入灶鴨霸到底
2020-09-04
美艦通過臺海,若不是正常航行穿越,就是存心要挑戰兩岸度聲索海洋權益之主張,但不論是前者抑或是後者,其航行計畫所預定之航線,都與臺海中線無關。
2020-08-20
美國要維持其國際社會領導地位,必須藉由盟友扈從支持,所以在海外駐軍分攤費用協商時,雖然表面上姿態甚高,但各地主國心知肚明,華盛頓是還沒到能夠完全撒手不管地步。
2020-08-05
美國2019財政年度自由航行行動報告日前總算出爐,但在該份報告中有多項錯誤,諸多法條引用錯誤及文字處理的粗糙,強權大國在自由航行行動包裝下的艦砲外交,在法理戰線上卻是漏洞百出。
2020-07-22
蔡英文總統10日視導空中勤務總隊臺中駐地,宣佈將加發空勤獎金,但慷慨解囊僅能救急治標,若要治本還是要從根做起,而透過警政消防養成教育培訓人才,建立專業發展人事體系,才是真正解決問題途徑。
2020-07-13
每個人走過一生所作所為,不可能是完美無瑕,保留歷史多元面向,不要去推倒或是污辱歷史人物雕像,保存原有公共建築物名稱,才有可能讓社會理解到「選擇寬恕,但絕不忘記歷史教訓」轉型正義真諦所在。
2020-07-01
6月15日中印邊境發生衝突,印軍顯然落居下風,除包括指揮官在內之嚴重傷亡外,更有數名幹部遭致共軍留置成為俘虜,經過數日斡旋談判,在印軍承諾不再擴大事端後,才獲得釋放返回雙方實際控制線地域。該項衝突發生至今,印度方面媒體報導不斷,繪聲繪影指稱共軍蒙受重大損失,而西方媒體照單全收
2020-06-24
5月底,美國爆發出警察執法不當造成嫌犯致死事件,但因當事者為有色人種,從而引發社會示威抗爭,迅速擴散至數十個州多個城市,過程中尚且發生警民衝突活動失序,參與活動者趁機搶劫掠奪現象。
2020-06-17
針對港版國安法,英國首相強生日前表示,英國可能大幅修改移民法規,但究其聲明內容,其實香港民眾不見得有獲得更佳待遇,移民之路仍舊充滿變數。且目前打算離開香港者,其實都是打算移民,而英國亦未將其視為身陷險境之難民,所以未來政治表態將止於口惠
2020-06-05
兩岸關係目前極端惡劣,在雙方關係與互動前景充滿不確定前提下,臺灣社會經不起謠言驚嚇,隨時表現出驚弓之鳥情緒。從臺灣心防脆弱程度來看,恐怕被嚇死機率會遠高出戰爭之可能性吧!
2020-05-22
海軍在防疫上產生失誤,確實是對不起社會大眾,但能夠讓官兵返國後開始休假,絕對不會是海軍閉門造車獨斷專行,必然是受到中央疫情指揮管制中心指導,同時更是政府高層決策所致,作者認為,不能將放假責任推諉到敦睦支隊身上。
2020-04-23
國防部擬提出刑法155-1條修正草案,將散播「軍事假消息」者罰款判刑。作者認為,修訂法條時不要只見其利,若修法通過,未來在欺敵戰術的空間上將被限縮。
2020-04-20
美軍航母羅斯福號艦長克勞齊涉嫌將「對上級所發信函」洩漏給媒體遭到解職,而主導其人事任免案之海軍部代理部長,很快又對艦上人員訓話時,批評艦長是笨蛋而受到抨擊辭職。 作者認為,羅斯福號航艦艦長去職引發的人事風暴,對於美國文人領軍重要傳統會產生考驗。
2020-04-13
本月初菲律賓參議員拉克森提出報告,宣稱至少已有3千名解放軍業已秘密潛入菲國,但事後卻沒有引起任何共鳴,連拉克森最後也在打太極推託說法,究其原因可能是被好萊塢電影給誤導了。
2020-03-15
美菲關係波瀾再起,起因於菲律賓參議員德拉羅沙的赴美簽證,雖然廢止美菲協定引起各方注意,但原則上並未完全影響到雙方關係基本盤,作者認為,不宜過度高估其衝擊性。
2020-02-26
顯然川普政府並無興趣去化解敵意,不論是採取溝通達成妥協,或是運用嚇阻讓德黑蘭打消走向軍事衝突之意圖,其實都缺乏明確政策。假若就排除實力來說,美國亦無意付出極高代價,透過全面戰爭將伊朗完全解除武裝。
2020-01-09